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让生活开启学生“乐学数学”之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40 浏览:20208
论文导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让教学内容“生活化”,激活其需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生是社会人,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能激活其对数学学习的需要.
1. 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 也就是说,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有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权力,使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 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先出示几种从超市购回的物品,让学生说说其售价分别是多少,大部分学生能依据标价签说出来. 这时他们的表现迅速被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成了学习新知的诱发剂,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便充分利用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基础展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从生活中发掘数学教学内容,使生活数学化
教师要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 例如:本学期全校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同学捐书,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好人好事. 我让学生统计各年级的捐书数据,然后制成统计表,他们将各年级捐书总数、平均每人捐书数及全校捐书总数等各项数据写入“校园新闻”进行红领巾广播,不仅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真有用.

二、让教学过程“生活化”,满足其需要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应把学生看作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计算的“物”. 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求知的需要.
1. 释放个性,满足不同需要
人是教育的主体,个人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应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合作伙伴……在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 自主实践,满足探索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可经常问“你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错误?该怎么呢?”来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例如,我让学生分火柴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们带着思考题分三组进行自主尝试,他们发现3,6,9根火柴都能被平均分成3份,即“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接着我又引导他们观察也能被3整除的21,36,48,114等数字,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在走了一段弯路后终于明白了“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规律,这一教学过程构建了“尝试——发现——得出结论”的探索思维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满足了学生的探索需要.
3. 合作交流,满足交往需要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并且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 所以在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带着获取知识的快乐,将“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别人,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不同的方法,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他们提供了发展才智和自我表现的空间,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

三、让延伸练习“生活化”,开发其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的“乐趣”发展是教学的“硬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发其新的需要,使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持久不衰.
1. 让课本习题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课本上的习题是对生活问题的模拟性练习,教师可将其纳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到这些习题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经过提炼的生活问题,从而满足学生“解决问题显才干”的心理需要. 例如,学完小数乘法后,我将书上的一道习题改为:笑笑帮妈妈看店,来了一个小朋友要买一个转笔刀0.80元,4支铅笔和3本练习本,每支铅笔0.35元,每本练习本0.45元,请你帮笑笑算算她得收多少钱?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后,数学的价值也充分体现出来. 学生从运用数学知识这个“工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满足.
2. 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优. 生活是个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能碰到各种问题,他们若能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出数学是“人人必需”的,从而产生要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 例如,在教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学生向大家汇报自己最近的一次立定跳远成绩,然后将记录单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分别求出第一、二、三组的平均成绩,并比一比哪个组的成绩最好,学生们为了尽快得到结果,想到了“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平均”的方法,在得出结论后,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使他们意识到选择方法的重要性,形成了探寻、比较、筛选出更好方法的新需要.
3. 设计切合实际的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既惊讶又欣喜,课堂上洋溢着勃勃生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引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取得成功,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