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性教学理念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01 浏览:22893
论文导读:
摘要: 问题性教学作为新课标下有效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思想素养上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作者抓住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开展有效问题性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性教学问题设置问题解答问题训练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素养培树的双边互动过程。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内涵的精髓和主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策略、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和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长期以来,广大教学工作者围绕数学问题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而又认真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和提炼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性、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教学理论成果。加之,当前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的“生根”,发挥数学问题内在特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成效,已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同时,随着高考政策的不断优化,高考命题更加注重体现数学内涵的灵活性,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素养的考查,更加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近年来,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对高中数学问题性教学理念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将探究实践的体会及心得进行简要论述。

一、数学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问题设置体现整体性,促进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体发展和进步,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衡量标准。问题教学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自然成为其必然要求。同时,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的教学要求。可见,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要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设置出具有针对性、分层性的数学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类型都能获得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空间,实现整体性教学目标。
如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问题课教学时,由于该节知识内容对不同类型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的原则,针对三种类型学生设置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1,-2)、B(3,-1)、C(5,6),求顶点D的坐标”、“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1)、B(-1,3)、C(3,4),试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已知点A(2,0),B(4,0),动点P在抛物线y=-4x上运动,则使?取得最小值的点P的坐标是多少”等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这样就使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定位”,得到问题解答的时机,解题能力和智力发展得到实践和锻炼,实现全体学生能力水平的整体进步。

二、数学问题解答体现过程性,培养学生创新探究问题的能力。

传统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由于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和制约,为了追求问题教学“效率”,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将问题解答过程直接传授给学生,简略分析、探究、思考问题等解题过程,致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内涵。因此,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性及方法性,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数学问题解题过程的教学,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究、分析问题过程,教授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方法要领,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探究问题和创新思维的经验,实现探究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问题:设两个非零向量e、e不共线.如果=e+e,=2e+8e,=3(e-e),(1)求证:A、B、D共线;(2)试确定实数k,使ke+e和e+ke共线.
这是一道关于“三角函数”知识点的数学问题,也是一道“一题多问”的发散性数学问题。教师在该问题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将问题解答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把问题解答的任务交给学生,使学生探究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得到体现和发挥,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上述问题条件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隐含什么知识内涵?”“解答该问题案例的关键处在什么地方?”“通常采用什么解题思路解决该类型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目标”和“要求”,创新求异,进行有的放矢的问题探究和丰富多样的创新思维活动,实现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双提升。

三、数学问题训练体现综合性,建立学生良好数学思想。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知识点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为综合性问题的设置提供了“平台”。当前,随着高考政策的不断改进,试题命题层次的不断优化,能力考查已成为试题命题的重点和趋势。综合性数学问题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丰富性、要点包容性、解题复杂性等特点,在锻炼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等效替换、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上,发挥了积极而又显著的推动作用。综合性数学问题已成为高考试题命题的热点,学生能力考查的重点。
如在“立体几何”章节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解题策略,抓住该章节教学的目标要求和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该章节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ABC=60°,PA=PC=a,PB=PD=a.点E是PD的中点,证明:(1)PA⊥平面ABCD;(2)PB∥平面EAC.”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解题思想,将综合性问题转化为解题难度较易的数学问题。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该问题解答过程中融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这样,学生在综合性问题解答的长期积累过程中,实现数学思想逐步明晰,学习素养有效提升。
总之,问题教学作为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问题内在特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有效问题解答中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