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82 浏览:32097
论文导读:
[摘 要]修辞属于语言的范畴,它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汉语修辞对汉文化的反映和体现以及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两方面,探讨了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汉语修辞 汉文化
[]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94-03
修辞属于语言的范畴,它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修辞具有三种含义,即修辞指修辞活动、修辞规律和修辞学;而我们对修辞通常的理解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近年来汉语修辞研究的主攻方向是修辞格的研究,所以,本文研究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主要是研究修辞格与汉文化的关系。
探讨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汉语修辞对汉文化的反映和体现,二是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

一、汉语修辞对汉文化的反映和体现

汉语里的修辞格种类繁多,在此不一一赘析,仅就有代表性的比喻、双关、析字辞格来阐述汉语修辞对汉民族文化的反映和体现。

(一)从比喻修辞格看汉文化

比喻是汉民族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格,在汉语言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艺术魅力。比喻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我们就通过对喻体的研究来论述比喻辞格反映了哪些汉文化。
汉语中经常用动物做喻体。如“俯首甘为孺子牛”用老黄牛来比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老马识途”用老马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的人。由此反映出中国人对牛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牛马最辛苦、最忠诚、最稳重。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农耕社会,而在那种生活环境中牛和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再有,龙和凤也经常出现在比喻中。成语“龙驹凤雏”用来比喻聪颖英俊的少年;“云蒸龙变”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古代龙凤是整个民族崇拜的图腾,这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比喻修辞中多用龙凤做比,体现了中国人对祥瑞的重视和渴望。
比喻常出现在圣贤们的典籍中。譬如《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用来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可能有成就。《劝学》中从首至尾多次出现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等等,用各样比喻来劝勉和鼓励学习。以经典篇章中的哲理语句作为喻体,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和才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发展。

(二)从双关修辞格看汉文化

双关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技巧,方便简洁地传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个性。“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双关分为谐音、语义、语法双关,下面通过探讨谐音和语义双关来呈现汉文化的多姿多彩。
谐音双关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随处可见。汉人旧式婚礼,新娘入门要从火盆上迈过去,取“火”的谐音,寓日子红红火火;新床的铺盖中,得撒放红枣、花生、桂圆、栗子,以图“早生贵子”。今天,人们遇到灾难坎坷时,习惯用桃木梳子,吃桃子罐头,谐音“逃”,希望能够逃脱不幸和困难。生活富足了,许多生意人把翡翠白菜摆在店中或家中,“白菜”谐音“摆财”,意味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以上反映出汉民族人们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避凶求吉,凡事图个吉祥顺利,避免凶险邪恶。
鲁迅的作品语言犀利、寓意深厚,运用了大量的修辞,其中不乏语义双关。《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反复提到“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这里的“睡觉”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睡觉,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即人们精神上思想上的麻木,对国事和国人的漠不关心。此处反映了中国人委婉含蓄的社会心理,将欲表达的意思蕴含在普通话语中,不刻意批判或嘲讽,却能褒贬到位,产生良好的语用效果。这种行文风格,是符合汉民族人们深沉、谦逊和含蓄的性格因素的。
广告语中运用双关的例子也较常见。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那一句广告词“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乍一听,“早晚”是指早上和晚上;仔细琢磨后,还可以作为时间副词,表示“迟早”的意思。从这句广告语可以看出语言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生动多变的汉民族语言铸就了丰富奇特的汉文化。

(三)从析字修辞格看汉文化

析字是一种极其特殊的修辞格,为汉语言中所独有。陈望道先生给“析字”下的定义为“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下面我们就看看析字修辞在具体应用中对汉文化的折射和体现。
《红楼梦》中含有大量的诗词曲赋、灯谜酒令、对联歌谣,当然少不了析字的使用。第九十三回有这样的诗句“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出新闻”,“西”字和“贝”字组成“贾”,“草”字和“斤”字组合成“芹”,这里用析字的修辞来讽刺贾芹的不务正业。前几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一则谜语“吃的有,睡的没有;骂的有,打的没有;右边有,左边没有;太后有,皇上没有;小燕子有,紫薇没有”,谜底是“口”字。这里根据汉字形体特点,把两组语义相关的字归并到一起,一组字均有“口”,另一组无“口”。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们交际和交往的重要工具。汉字为中华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它也成为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面的例子就是依据汉字形体的特点,对汉字结构进行离析、拆解、组合、变化来表达意思。这反映出汉字结构灵活独到、不拘一格的特点。中华文字是方块字,形体平整,横平竖直,可以随意拆组,这是任何国家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具备的。析字的运用,同时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积极思维、乐于创新、善于观察的性格,体现了他们诙谐幽默、热爱语言文化的心理。

二、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包,我们将从民族心理、地理环境、社会制度、风情习俗这四个方面谈一谈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

(一)民族心理与汉语修辞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有一个民族社会心理摘自:7彩论文网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即和谐。所谓“和谐”,就是融洽,论文导读:回环的修辞“知者弗言,言者弗知”、“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循环往复,形式别致,辩证色彩浓郁,展现了汉民族和谐完美的意念。(二)地理环境与汉语修辞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度。广袤的疆域,千变万化的地理条件,对语言的发展和走向、对华夏文明的积淀产生了重大影响。汉语修辞也会
是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协调统一。儒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家经典中处处体现着“和谐”的民族心理:《周易•说卦》云“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礼记•礼运》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从战国时代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到唐朝贞观年间的“君臣和睦,团结一心”,再到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口号的提出,可以说,“和谐”的观念和思维已深深印刻在国人的脑海中。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汉语语言中特别注重结构均衡、对称协调,反映在修辞手段上,则形成了对偶、回环等修辞格。
对偶辞格深受和谐心理的影响,如“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这两组对偶的诗句中,上下两联字数相等,音节数目相同,并且内容相对,平仄协调,读来悦耳,充分体现了汉民族和谐整齐的心理。再如回环的修辞“知者弗言,言者弗知”、“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循环往复,形式别致,辩证色彩浓郁,展现了汉民族和谐完美的意念。

(二)地理环境与汉语修辞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度。广袤的疆域,千变万化的地理条件,对语言的发展和走向、对华夏文明的积淀产生了重大影响。汉语修辞也会因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呈现出地域特色。
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大纲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