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88 浏览:8854
论文导读:
[摘要]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科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探究;(3)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大胆质疑实验探究发散思维
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可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通过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开启创新的心扉,唤起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初中科学课程注重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加强师生交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过度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现,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在课堂上教态和蔼可亲,对学生严而不凶,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的疑问;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辅导和心理辅导,经常找学生谈心。同时笔者也注重与家长经常电话联系,甚至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本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对孩子不会管、不懂管甚至放任自流。我都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这样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胆子更大,问题提得也就更多了。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还应在日常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案,创设质疑情境。在创设质疑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学的知识特征进行,应该在学生最困惑的认识焦点上,或在学生思维定势或思维缺陷处创设质疑问题情境。创设导致认知冲突的质疑情境更能激化意识中的矛盾,驱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想,积极思考,多方认证,得出合理的结论,从中体验探索和创新的乐趣。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要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让学生“提真的问题,真的提问题,真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大胆质疑,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探究

实验是科学课中最突出的亮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喜欢学科学的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探究,通过让学生做分组实验,甚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需要观察、实验、动手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7ctime.com
、动脑等,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设计实验、做实验,是思维物化的一种创造,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活动创造条件,肯花精力和时间,尽力为学生准备所要用的实验物品,供学生挑选,或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完成实验。学生在大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开发自身的创造才能。

三、开拓思路,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准备,从多方面入手,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克服思维定势,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突破。同时,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到实际,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赵铮余自强《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胡贵和赵加探等《教学创新初探》(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吴增强姚鑫山冯永熙《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