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主人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主人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22 浏览:120153
论文导读: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操作;探索;应用;主人
1003-2851(2013)-11-0158-01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且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中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老师面对学生的数学现实,多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你说这事该怎么办?”,“说说你的理由?”,“你认为哪种方式好?”等之类的语句,将学生推向前台,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一课时,新课前可出示一则谜语:“一个圆分两半,左一半右一半,计算时常出现,只要看见它,必须把它先来算。”谜底是打一符号。然后让学生猜,结果谁也猜不出来。但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又不甘心,迫切想知道谜底,这时老师把话题一转,告诉大家谜底就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只要大家上课认真听,积极动脑思考,谁都能找出答案。一个简单的谜语,加上教师有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情趣顿时倍增,迫不及待盼望新课的开始。

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动手操作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例如:实践活动“测算”,拿一个圆柱形饮料罐,量一量它的底面积和高,再算出它的表面积。如何测量直径呢?放手让学生操作,由于学生有了自主尝试、选择的权利,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出现了如下的操作:(1)用一根线绕饮料罐一周,量出长度除以π即是直径;(2)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饮料罐底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出的最长距离就是直径;(3)先把饮料罐的底面描在白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4)让饮料罐在白纸上滚一周,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由测出的底面周长便可求出直径……自由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缤纷的数学世界,他们从心底里赞叹这多彩与美妙,进一步激发学习的。

三、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教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开始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说出一些自然数,而我能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揭开心中的“谜”。论文导读:
于是,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在实际应用数学知识时,创设一些生活实例,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质上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化。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再如,在教学统计图后,安排一个课外作业:到校门口或路上收集某一段时间的交通工具的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全班面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小组同学,别出心裁地去收集行人、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的信息。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晰得多,深刻得多。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