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培养学生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06 浏览:16887
论文导读:出本次实验要观察的主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有关磷的性质的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过五次,每次观察目的都不相同。第一次是学习氧气的性质时,观察的目的是比较磷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存在着不同的现象,同时观察生成浓厚的白烟(五氧化二磷)。第二次是在讲到自燃概念时,教师演示白磷自燃的实验,观
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真知、发现问题的源泉。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经过提出问题、反复实验、观察现象、去伪存真、分析比较并从中得到启发。深入研究才取得丰硕成果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化学教学主要的任务之一。
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例如:改进实验装拦和操作方法,把部分可见度小又比较安全的小型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者是到学生课桌前进行巡回演示,对一些大型的实验则让学生轮流到演示台前观察,或者采取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提高观察效果等等。显然这些措施对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是完全必要的。但是鲜明而生动的实验现象只是为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条件,如果仅限于此则不可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不可能全面完成化学教学任务。
我认为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它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递进过程。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所决定,他们观察客观事物的方法往往是随机性观察(兴趣观察),鲜明、生动和五光十色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可以使他们高兴的欢呼起来。这种观察与感受是自发的,无需培养的。如果仅仅满足于客观事物的新奇性,而不了解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那么这种兴趣观察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这是属于低层次的自发观察,停留在这个阶段无助于观察能力的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的作法是:

一、明确观察目的

我经常教育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只看热闹。而是要“带着问题去观察”。每一次进行演示实验之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我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原因进行预测和判断,或者明确地指出本次实验要观察的主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有关磷的性质的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过五次,每次观察目的都不相同。第一次是学习氧气的性质时,观察的目的是比较磷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存在着不同的现象,同时观察生成浓厚的白烟(五氧化二磷)。第二次是在讲到自燃概念时,教师演示白磷自燃的实验,观察的目的是认识蘸有白磷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滤纸,不经点燃就会自发燃烧,这种现象是由于白磷的缓慢氧化而发生自燃。第三次是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天平两端是否保持平衡,从而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第四次是学习磷的性质时,教师演示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比较实验。观察的目的是白磷还是红磷先着火燃烧,从而认识它们的着火点不同。第五次是在学习白磷和红磷的相互转化时,教师演示白磷和红磷相互转化的实验,观察的目的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红磷先变成磷蒸气,磷蒸气冷却,转化成白磷,继续加热生成的自磷。则白磷又转化成红磷。从而认识在不同的条件下,白磷和红磷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

二、培养有序的全面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化学实验现象不同予一般知觉的特性。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主动摄取感知材料的活动。因此,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之后,应该训练学生运用相互的感觉器官去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开始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看”‘嗅”,久而久之,学生经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过一定过程的训练,当听到教师要求观察物质物理性质的指令后,会主动的运用自己的眼、鼻等器官去完成观察任务。观察化学实验不同于观察一般的自然现象,因为化学实验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借助某些仪器、设备和药品使某些化学事实和现象,在人为的条件下,排出干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观察的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其中实验现象是观察的重点。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杂乱无章的观察多,程序计划的观察少;明显主题的观察多,隐蔽背景的观察少;直觉感知的观察多,间接认知的观察少。他们往往被各式各样的仪器所吸引从而忽略了如何操作和控制反应条件,或者只观察具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忽略了那些一瞬即失的细微变化。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有序的全面观察。一般地说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应该按照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顺序。具体地说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反应物的状态、颜色、气味和装置。实验中要求学生论文导读:
观察教师如何进行操作和控制反应条件,要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重点观察反应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实验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并和反应前进行比较,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立即作好记录。要达到上述要求也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实验就使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但是,教师要抓住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培养全面观察能力的实验,重复演示,要求学生反复观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观察金属钠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时,学生可能只观察到钠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嘶嘶发声,边滚动边变小,冒出气泡并时而有火星闪动,溶液里有浅蓝色絮状沉淀,沉淀附近的溶液颜色变浅。但是学生可能没有观察到在与钠接触的浅蓝色沉淀表面上有一些黑色斑痕。这时教师应作简单的提示并重复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再仔细观察,这样学生就可能观察到这些细微的现象。通过分析知道了这些黑色的斑痕是由于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所致。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除了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掌握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外,第三步就是要“持之以恒”和“及时强化”,以便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训练,只有对观察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才能激发观察的兴趣,只有及时指出学生在观察中的错误和遗漏,鼓励那些善于观察、勇于同中求异的学生,才能培养严肃认真的观察态度,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比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练习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就可以使观察能力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当然,观察化学实验的能力还要受到知识基础、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制约,但是观察能力的提高必然有利于掌握化学知识和促进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