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从同构到反思 促进教师化成长-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041 浏览:45680
论文导读:
长期模式化的教学工作很容易让教师知识退化、思维陈旧。教师只有拥有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决心,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才能使自己保持强大且充满活力的教育力。
在2010年时,我们教研组共17位教师,其中新教师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1人,骨干教师1人,师资总体水平不高。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特制定了《教研组“磨课”制度》。“磨课”制度按照“集体备课——同课同构——对比引领——再度实践——案例反思”五个步骤进行。

一、集体备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就是“集体效应”,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应进行集体协作。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备课,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使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在一路跌跌撞撞中“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摸索出符合本组实际的操作流程。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准备活动。在活动前,主备教师(通常是执教老师)需提前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案,打印成文,在集中讨论前两天把教案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并准备好主讲内容,交给备课组长。辅备教师在活动前要熟悉教材,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认真阅读主备教师的教案,提出自己的观点,为组内集中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2.集中交流。集中交流的第一环节是备课教师结合主备教案阐述主讲内容;第二环节是组内辅备教师针对主备教案、主讲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交流。交流后由学科骨干教师对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给予教师专业引领性指导。
3.网络研讨。主备教师参考组内教师有价值的意见对教案进行第一次修改。改后的教案于第二天上传瑞博平台,组内教师上瑞博继续交流。
为了使集体备课更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对主备教案、主讲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规范。主讲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突破、练习设计等。我们教研组强调备课要突出“一课三习”,把课前、课中、课后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有效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

二、同课同构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流后就会有多种思想产生。”教师的教学也如此。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如果教师间能交流彼此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就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在教研组中,怎样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让新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我们采用了“同课同构”的方法。
“同课同构”旨在通过“师师沟通”、“资源共享”等过程,达到以下目的:
1.小中见大,小中求得。针对新教师第一轮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全体组员进行分析;届时将有另一位教师来同构这一课,以使新教师学习他人对课堂生成内容的处理及课堂的调控能力,做到一课一得。
2.倡导教学个性化。同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等构建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
3.发挥团队精神,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共进。我们通过集体研修教材,由骨干教师引领能力水平相对薄弱的教师,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以便取长补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智慧资源的共享,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其效果的目的。

三、对比引领

教学问题来自于课堂,也必然通过课堂来解决。我们将同课同构的两个不同案例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是审视课堂,提炼问题。在教师上公开课时,组员根据分工审视同伴的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围绕主题提炼相关问题。然后,教研组通过对比分析,引导教师更直观地发现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为教师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四、再度实践

在观察、分析、调整、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认真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把握课堂生成动态,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再度试教;要求其他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行为跟进。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全体组员的共同探讨,执教老师的教学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更正,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他教师也从中得到启发,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案例反思

学会反思是每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美国一位教育家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老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其他教师的成长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一次有价值的案例分析活动不在于是否有热热闹闹的场面,而在于参与者思考的力度。教师对案例的反思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环节的简单设计上,而必须将课堂教学放在更为理性的背景中去解读,让教师准确找出各自的教学问题。只有实践没有反思,那么教师的进步将十分有限;然而,光反思不实践,则无异于海市蜃楼,将是没有意义的反思。
一次次研修活动,犹如珠贝一般,美丽地闪烁在教师的教学和生命历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教师在教学中得以快速提升,从而能够诗意地奔向专业化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