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几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做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80 浏览:22014
论文导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迅速、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经济的竞争,要求学校培养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综合能力强。针对这一形势,我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各种基础理论知识。下面就我本人近几年初三物理教学的经验,根据现行物理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学生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教师去激发、去培养。
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因此,上好“序言”课是关键。所以,我在课前进行认真的准备,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同学们看到“板飞蛋落”、“瓶中喷泉”、“电灯发光”、“透过放大镜看物体”及“散开的捆扎绳”等实验现象后,无不惊讶,使学生油然而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然而,这只是教学的第一步,需要在以后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使兴趣得以巩固和发展。

二、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概念、物理量、物理公式、物理单位等内容,它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将来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所以,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一个物理概念以及定律是怎样引入的,它描述了哪些事物的哪种特点,如何定义,定义是什么,物理意义和单位如何,以及如何应用等。下面以“密度”一节为例,谈一下具体做法:

1.概念的建立

密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如何建立密度概念是我们具体分析教材的重点,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解决这一问题做演示实验,在上课时点名四名学生操作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让下面学生计算,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归纳。得出: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也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这样思路清晰,自然就过渡到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概念的定义

根据教材,先给出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然后用字母代替式中的文字,写成公式:ρ=m/v

3.密度定义的理解

密度是一个复合量。ρ=m/v,涉及m与v两个量。因此,要学习密度概念必须了解质量和体积两个量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这两点比较容易。同时,要了解数学中“比值”的意义,如果仅从数学角度理解ρ=m/v,不考虑各量的物理意义,三者之间只是量值关系,这时我们可以说当v不变时,ρ与m成正比;当m不变时,ρ与v赋予物理含义后,ρ、m、v不仅有含量值,而且有单位,以及相互制约的物理条件。此时,我们就不能仅从数学上理解该比值。对于确定的同一种物质,不论物体的质量m、体积v多大,ρ都是一个常数。此时,我们不能再说ρ是由m与v比值定义的,但它又与m和v无关,这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

4.密度知识的应用

根据教材由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公式的变形、自然地引出密度的应用。运用这种方法谈密度的应用,学生既学习了公式的变形这一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很形象地记住密度应用的具体方面。
1.利用密度可鉴别物质:可补充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实际意义的实例。例如:为了鉴别宇航员从月球带回的矿石是什么物质,测定它的密度。

2.根据对密度的要求选择材料。例如飞机的构件尽量轻些,应选择密度小的材料。

3.有了密度,对于不便测量质量而能测量体积的物体和不便测量体积的物体的质量进行计算而分别得质量和体积。

三、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物理规律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归纳得出的,其正确性应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地开拓演示实验的时间与空间,提倡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演示生动的物理现象,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实验,创设赏心悦目的情景,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开足课标要求的全部物理分组实验,应该提倡创造条件增加更多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论文导读: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使同学们对大气压强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四、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教学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绝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习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通过“
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多动脑,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
我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能做的全部完成外,还增做了一些演示实验。如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除成功地演示了书上的实验外,还用两个内径相关较少的试管(要露出一部分),然后倒过来,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落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学生感到很惊奇,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小试管上升是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使同学们对大气压强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教学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绝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通过“精选”、“一题多变”等形式,达到巩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完“压强”之后,在习题课上做一块砖平放、侧放、竖放时的压强。这样可加深压强的概念,还可进一步掌握影响的因素,再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术论文下载www.7ctime.com
学生利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我们也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