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课堂探究性课堂之“不足”产生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05 浏览:19116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而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引起其对科学的兴趣,并提升其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学习
1006-3315(2013)08-075-001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问题是探究性课堂的心脏,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疑惑感和探究欲,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出他们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做可以起到启其智、育其创、增其能的作用,从而实实在在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科学的兴趣。以问题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性课堂势必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课堂教学的目标必然指向“问题解决”,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问题产生”。那么怎样的问题能引起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有序并高效的完成探究活动?可以从下列几个方向着手,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

一、简单肤浅的问题取消,提升探究兴趣

因为春游刚刚去了广州海洋馆海底世界,我就将三年级下的最后一课《海洋生物》调到了前面上,在海洋馆主页搜索了几张图片放在PPT上问学生:“这是什么?”
“鱼!”
“这又是什么?”
“鱼!”
问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问题很肤浅,学生当然知道这是鱼,而我在学生知道的问题上浪费了时间。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接收能力,要力求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再进行探究,其价值不高,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故简单肤浅的问题不宜出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二、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明确探究目标

还是《海洋生物》这一课,在另一个班上课我就改变了启发引导方式。我先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在海底世界看到这种鱼?”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还沉浸在春游的兴奋中。很多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急不可待地说着:“我知道!我知道!”于是我乘胜追击:“那么谁想向同学们介绍这种鱼叫什么名字,有哪些特点?”这样,让他们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鱼”这一简单分类上,而是对这种鱼产生了更进一步探究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问题”的范围圈定,适当缩小答案范围,或以适时恰当的追问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重复叙述的问题合并,精炼探究过程

小学科学与中学理化生等科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不同,它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故在小学阶段不需要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探究活动重复进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才是科学启蒙中首先要做到的。
《杠杆的平衡》这一课中,一位老师已经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杠杆平衡的条件,而这位老师又加入一个探究活动,从而得出“F1×L1=F2×L2”的结论。实际上前两个探究活动和最后一个探究活动它们探究的是同一个问题,只是换了一种表达形式。那么最后一个探究活动的结论其实就是前两个探究活动的结论,教师在得出文字表达式后可对字母表达式一笔带过,就不需要进行第三个探究活动了。
四、筛选有针对性的问题,挖掘探究源头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7ctime.com
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当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往往有很多不确定性,如学生的科学基础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感兴趣的方面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等,这样就会产生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有些与教学内容略为关联,有些则完全不相关。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出一些有针对性、有探究价值,并且是基础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善于将教学内容激活、转化,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问题,问在有“疑”之处,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激发其积极的思维。

五、难以操作的问题暂不要,提高探究实效

在课堂上无法解决,或因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暂且放一放,把时间多用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探究,可以提高探究活动的实际效果。
《杠杆的平衡》一课中,老师用兔子和猴子分萝卜来结束整堂课,但在课堂上并没有解决分萝卜是否公平的问题,而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这位老师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巧妙,既能引起学生做进一论文导读:通则在于老师的有力引导,老师起着辅助启发的作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艺术的处理好“问题”的产生这一环节,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上一页12
步探究的兴趣,又能避开学生知识储备之外的重心问题,但里面却又包含着杠杆平衡的原理,与课题息息相关。

六、灵活处理问题的产生,多元化探究方式

探究活动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在有目的的引导下产生,也可以是通过无声的表格产生。而通过表格,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目的性更强。学生根据表头提示进行探究活动并完成表格,再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表格就是很好的老师,让学生顺利有序的实现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表格的使用不仅仅可以出现在实验较多的理化类课堂上,还可以出现在实验较少的生命科学类课堂。学生带有自主性的完成表格产生的问题,比仅靠教师出示图片传授式的课堂会有趣得多,能力的培养上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动物与环境》一课中使用的表格:
我的结论:
总而言之,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双边活动。“问题”的产生在于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问题的选择和疏通则在于老师的有力引导,老师起着辅助启发的作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艺术的处理好“问题”的产生这一环节,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