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提问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36 浏览:121306
论文导读:题贯穿于我这堂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下面我就具体分析一下我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之所在.一、设问时应充分考虑到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以及趣味性比如,在引入课题时的提问,就是从学生平时的经验出发创设了学生平时坐车时的体验,让学生体味坐车时汽车启动瞬间和刹车的瞬间身体出现的不同状况;在解释分离式惯性现象时选取
摘要:教学的艺术其实也是提问的艺术,本文从作者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提问的研究,指出要想做到有效提问,教师在设问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待答时应该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理答时以正面激励学生为主,同时不仅预设问题,还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语,并且充分关注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有效提问;课例分析;惯性
一节课上良好的教学提问设计可以架起师生间交流的桥梁,将看似零散的教学知识点串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将通过自己的一节课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谈谈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摩擦力”,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引出下一节要学的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课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对惯性的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设计以下问题来将课程层层推进.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提问:如果你站在公共汽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你会向后倒,而当汽车急刹车时,你却会向前倾,这是什么原因呢?

2.在演示打击棋子的实验前,提问:“大家猜想可能出现一些情况?”

3.在演示打击纸片的实验前,提问:“大家猜想鸡蛋是跟着纸片一起飞出还是掉进下面的杯中?”

4.在演示运动中的模型人的惯性实验前,提问:“大家猜想小人会怎样呢?”

5.上面三个演示实验完成后提问:“上述实验中有什么共性的东西存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6.如何理解惯性的概念?

7.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吗?

8.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9.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
10.下列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2)正在以10 m/s速度运动的汽车.
(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 m/s.
1

1.物体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

2.如何比较不同物体惯性的大小?

1

3.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2)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3)重力越小,惯性越小.
(4)惯性是一种特殊的力.
(5)只要我们提前预防就可以消除物体的惯性.
1

4.请学生列举惯性在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上面的14个问题贯穿于我这堂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下面我就具体分析一下我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之所在.

一、设问时应充分考虑到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以及趣味性

比如,在引入课题时的提问,就是从学生平时的经验出发创设了学生平时坐车时的体验,让学生体味坐车时汽车启动瞬间和刹车的瞬间身体出现的不同状况;在解释分离式惯性现象时选取的也是怎样安牢斧头、用脸盆倒水和拍掉衣服上沾上的灰尘等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不仅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接受,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将最终指导和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二、在提问时尽量做到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

在提问“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吗“这一问题时,有学生犹豫迟疑不敢肯定回答,于是我进行了引导:前面我们说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惯性,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除了这两种状态以外是否还有第三种状态存在,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因势利导得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在理答学生提问时以正面激励学生为主

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后,我都尽量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很好,很棒”等给予积极地正向反馈,而在学生回答错误或表现欠佳时,我仍然能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进行鼓励.如,学生在做演示实验——敲打棋子失败时(五个棋子全都被打飞),我的处理方法是一方面指出实验不是很成功,离教师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同时说道:“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好吗”.在引导学生得出惯性概念时,说:“看我们班里是否也有牛顿存在”等.这些激励性语言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使得课堂上处处洋溢着一种、和谐的气氛,达到了情感育人的目的.

四、不仅预设问题,还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语

比如,还是在提问惯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学生往往会得出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论文导读:
的结论,所以,在课前我就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这一错误回答做好了理答的准备.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主要还是基于生活中这一现象:同一物体,速度越大,在它停下时滑行的距离就会越远,滑行经历的时间也会越长.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不能以物体停下时滑行距离和时间的长短来比较惯性的大小;另一方面我还设计了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一结论的荒谬:如果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有关,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那如果速度为零,则物体就没有惯性了,这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相矛盾.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让学生学会、学懂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五、关注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

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前瞻性,然而真实的课堂活动具有现行性,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不可能预设所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俯下身子及时捕捉课堂上新的动向.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提问的剖析,通过这些问题开启了学生心智,促进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出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三中学 (7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