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诗经概念整合论述视角下《诗经》中怨刺诗认知解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23 浏览:136930
论文导读:丑恶之行的怨刺诗。对《诗经》尤其是其中的怨刺诗的解读难度很大,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诗经》多用赋、比、兴的修辞手法,表达意义比较委婉含蓄;其二封建统治的专权决定了民众的表达方式只能是含蓄的。概念整合理论被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后,就被用于解释诸多语言现象。因为它“动态的解释了大脑认知的过程以及语义的
摘 要:怨刺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表达民众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或是对统治者的讽刺和规谏之语。本文从概念整合的角度解读《诗经》中的怨刺诗,并希望为其他经典著作的解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发现概念整合理论对怨刺诗的解读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可以更好地诠释中国古典著作,有利于我国经典著作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解读 《诗经》 怨刺诗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大致分为六类: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飨为主要内容的宴飨诗,描写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婚恋诗,描写天子或诸侯武功,反映厌战思乡之情的战争徭役诗以及反映黑暗政治统治,针砭时弊或讽刺各种无耻丑恶之行的怨刺诗。
对《诗经》尤其是其中的怨刺诗的解读难度很大,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诗经》多用赋、比、兴的修辞手法,表达意义比较委婉含蓄;其二封建统治的专权决定了民众的表达方式只能是含蓄的。概念整合理论被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后,就被用于解释诸多语言现象。因为它“动态的解释了大脑认知的过程以及语义的构建”,所以很多学者利用此理论的强大解释力解读唐诗、宋词的认知建构过程。但对《诗经》中的怨刺诗的解读却鲜有人为。所以本文尝试以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诗经》中怨刺诗,以期有效挖掘其深意,并为其他经典著作的解读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也称概念融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的理论之一。早在1985年Fauconnier就提出“心智空间(Mental space)”这一术语。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概念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的整合涉及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融合空间(Blended Space)。认知主体会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有选择性地提取信息进行匹配并通过跨域映射投射到融合空间。融合空间吸收并发展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部分。而类属空间是由两个输入空间中所共有的内容或结构轮廓组成的,以保证映射能够正确而顺利地进行。这些空间的组合和发展均在融合空间中进行整合,整合的过程可能会创造出输入空间中所没有的新信息或新意义,创造出新知识。这个带有新创特性、富有想象力的结构就叫做“新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概念整合理论被提出以后就受到广泛的关注。王寅(2006)甚至认为“这(概念整合网络)是人们认识世界、形成思维和语言、发展科技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能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有创造性的思维,为什么会有丰富的想象活动,为什么能获得概念和理解意义,为什么会形成语言。”
根据Fauconnier和Turner的观点,从输入空间到合成空间的映射分为三个过程:组合、完善和阐述。[3]整合的过程并非两个输入空间中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一个复杂的融合过程。如果说信息的机械相加属于物理变化,那么概念整合的过程就是会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如龙是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传说中它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可见将虎、蛇、鱼、鹿、鹰等动物的特征和本领进行融合,便可形成虚拟的“龙”新创结构,产生与原来输入空间完全不同的信息。这种龙不再属于原输入空间中的任何一种动物,而是出现了一个新奇的,赋予了新信息、新特点以后的动物。这样一个过程不是几种动物特征的简单叠加,而是产生了新的龙形象。

三、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怨刺诗解读

《诗经》中的怨刺诗多产生于“王道衰”的西周中叶以后,其作者多为封建贵族阶级中的“公卿烈士”。生于乱世或末世的他们难以施展社会抱负,目睹腐朽的社会只能用文章对当朝腐朽制度和不正之风进行讽刺和劝诫。怨刺诗在内容上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和控诉(“怨”诗),其二是对统治者的讽刺和规谏(“刺”诗)。下文将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分别对这两类诗进行解读。

(一)概念整合理论下的“怨”诗解读

“怨刺诗”中的“怨”诗多表达内论文导读:
心的不满和怨恨。封建制度下,民众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面对黑暗的封建统治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民众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只能借助“他物”来言“己愁”。“怨”诗有对繁重的赋税、徭役的痛斥;有对频繁的战争的痛恨与不满;也有对“出力不讨好”,反遭到朝廷的贬谪的忧愤。如《四月》中写道: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构祸,曷云能榖?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4]
作者说四六月天气酷热难耐,秋冬寒冷刺骨,自己在逃难的路上忍受了四季不同天气的折磨,又用花草树木无故被砍伐比喻自己无故受难的无奈。接着作者用山泉也可以有清有浊,自己永无翻身之日;雕能翱翔天空,鱼也可以游到水底,而自己却无藏身之处这两点反衬自己命运悲惨。从概念整合看这首诗,四个空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正比输入空间一输入空间二整合空间新创
结构
四月立夏,六月暑热心中焦灼,犹如盛夏心情焦灼、低靡。
内心苦闷委屈官吏身遭陷害,辗转流徙,久不得归,无处投奔的忧愤之诗
秋日寒凉,草木枯黄心情萎靡,十分感伤 冬风凛冽,北风呼啸心中凄苦、悲凉难耐
花草树木,无故被伐无故被罚,委实冤屈
江河奔腾,川不雍滞操劳国事,不知疲倦
反比江河奔腾,世人夸赞日夜操劳,无人理解反比更显逃难的悲凉和无人理解的无奈
山中泉水,有清有浊翻身之日,全无指望
雕可高飞,鱼能翔底四处逃难,无处可藏
作者用输入空间一中四节交替信息映射输入空间二中的内心情感,用空间一中的花草无故被伐映射自己的冤屈,又从反面比衬自己的凄凉。这两个输入空间中的信息通过跨域映射在整合空间中进行加工融合,整合出“作者心情苦闷、委屈和无奈”这一信息。这些信息再加上背景知识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完善,就形成了新创结构,即这首诗从正反两个层面哀诉作者的愁苦和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身遭陷害,辗转流徙,久不得归,无处投奔的忧愤之情。这首复杂的诗歌,经过概念整合角度的解读,其深意便可层层呈现。

(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刺”诗解读

“怨刺诗”中的“刺”诗多采用讽刺的口吻抒发内心情感。它不同于仅仅抱怨和鞭挞社会黑暗现实的“怨”诗。“刺”诗不仅针砭时弊,而且对当权者进行规劝和谏诫。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诗经·雅·正月》。首句“正月繁霜,我心忧伤”点明作者的心情。作者用“正月(周历的六月)下霜”这一反常天气映射当朝紊乱的朝纲。在小人害人、误国的社会环境下,“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人人都有条有理地喊出这句话,但是当今世上却有那么多咬人的毒蛇。作者用反比口吻表达自己的不满。写到周室时,说“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草木之火正燃烧,谁能浇灭它呢?以此比喻周室朝政正颓败,谁能阻止和挽救呢?《正月》内容丰富,以上只是撷取一二进行分析。整篇文章的框架图如下:
输入空间一输入空间二整合
空间新创
结构
控诉与批判霜降异时朝纲混乱亲佞
远贤
排挤
人才
朝纲
混乱控诉当朝礼崩乐坏,国家
危在旦
夕。劝诫君王有所作为,拯救国家万民于水火之中
林中杂草朝中小人
毒蛇咬人小人害人
禾苗遭残作者受难
鱼在浅水,
不免遭殃人在乱世,
难逃祸患
绳结疙瘩心积仇怨
草木正在燃烧邪恶势力正盛
车轮拦板
被抽光贤人被
摒弃殆尽
车散方求助国破方悔改
劝诫不要丢掉
车轮拦板不要埋没
国家贤才劝诫国君亲贤
远佞
善待
良才方
可救国
增加车辐条招纳国家
栋梁之才
照顾车夫们善待国家
栋梁之才
“车”论文导读:
得保“国”得救
驾车治国
反比得势之人,
酒肉丰盛黎民百姓,
穷苦无依凄凉的百姓
这首怨刺诗输入空间一的信息经过跨域映射与空间二中的信息在整合空间中进行加工融合,形成了新创结构,即本诗的深意。通过分析这一认知解读过程,我们便可以得知:作者是一位忧国忧民但不被世道所容的孤独士大夫形象。面对霜降异时,谣言四起的社会现实,他看到了国家危在旦夕,人们处于水火之中。而自己对此无力回天,他一方面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另一方面对翻手云覆手雨的当权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但作者仍不肯放弃挽救国家的最后一线希望,力谏君王,希望可以拯救国家。
四、结语
《诗经》是我国的古典著作,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政体使得其深意隐晦难寻。其中的怨刺诗更具解读难度。本文经过分析研究发现:概念整合理论对《诗经》中的怨刺诗具有细致而强大的解释力,通过寻找诗中对应信息和意象,通过融合加工和完善的过程,诗歌的认知解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概念整合角度解读《诗经》中的怨刺诗,有利于读者更准确全面地把握其内涵,加深对这部著作的理解。此研究也可以为我国其他经典著作的解读提供借鉴和一个新的视角。
注释:
罗飞:《概念整合理论与摘自: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中式英语》,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F.Ungerer,H.-J.Schi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4]王兰英:《诗经通读(上、下)》,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版。
(姜云蕾 陕西省西安外国语大学 7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