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信息技术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主题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17 浏览:148985
论文导读:导图,以“信息”为中心点,结合图片,先让同学们画出信息的传播过程,然后再来理解这个“信息”的概念,同学们就很好理解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信息”点上,发散自己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在这章节教学中,我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画”思维,效果让人吃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把整章教学
摘 要:如何让学生的主题学习更加的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让主题学习成为一种形式?笔者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兴趣转移;自学能力;构建知识网络
1992-7711(2013)14-035-2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现在主要流行使用有两种版本:Mind Map和inspiration。

二、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1.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兴趣的转移

信息技术课历来都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刚下课就跑到机房门口,准备上计算机课。然而事实上,很多学生早来的目的是想到机房中去玩电脑,而并非是对老师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非常感兴趣。源于: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解决这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兴趣的转移,把学生的兴趣爱好转移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上来。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前在讲到“信息”概念的时候,感觉这个概念很难理解,但是我通过思维导图,以“信息”为中心点,结合图片,先让同学们画出信息的传播过程,然后再来理解这个“信息”的概念,同学们就很好理解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信息”点上,发散自己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在这章节教学中,我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画”思维,效果让人吃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把整章教学重点都“画”在纸上,记忆变得很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学生的思绪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思维随时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所以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节教学内容。

2.思维导图“关键词”的作用,深化探究兴趣

在第一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导图”所采用的是“信息”关键词,迫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信息”关键点,通过信息传输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在讲到“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请同学们把书上的条条框框画出来,作为重点记忆,但是学生很难记住,关键他们不喜欢去记忆这些东西。通过“思维导图”,以“信息”为中心,发散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图片形式呈现,发散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无意识中加强了记忆,提高了记忆能力。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加以深化。

三、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事物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同时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思维特点,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显得也很突出。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题研究性问题,学生就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比如在讲到“计算机组成”,我布置了主题研究专题“电脑DIY”,让学生从网上获取关于电脑组成的有关知识,制作思维导图(图1-1),并根据学生研究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自主学会了有关网络知识及操作技能,进一步了解了电脑知识,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经验。这样,让学生带着主题进行研究,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较好的提升。

四、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解决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描述,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思维,做好笔记,即使老师总结的非常到位,学生的印象也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大论文导读:
脑行动起来,手脑联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思维导图”中绘制自己的观点,不断地讨论,不断地进行修改,最后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主题式探究活动也就完成了。学生在讨论、制作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四节《计算机病毒》的学习中,我就抛出一个任务“电脑病毒”。任务布置:请每一小组通过书本和到网络上收集资料,来制作一张“电脑病毒”的思维导图(图1-2)。
在本节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学生从“电脑病毒”中心出发——了解什么是病毒——走近电脑病毒,判断病毒现象——分析电脑病毒特征——剖析电脑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分类——预防电脑病毒,形成一张思维网络图。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完一章,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个主题探究学完,可以画出这个主题探究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和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一种实验、探索,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喜欢,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使用的培训,让学生领会“思维导图”的思想本质。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我认为将思维导图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