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汉语对外汉语电视教学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71 浏览:57480
论文导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各类人群;在汉语国际推广上,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在传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带领观众游览各地风光,品尝各色小吃,观赏各类文艺表演,不仅让观众学到了汉语知识,还让观众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与书本教学相比,电视教学超越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它不仅可从为国内学习者提供服务,还可从为远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展变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使用新兴媒介进展对外汉语教学是势不可挡的走势,对外汉语电视教学应运而生。它的诞生,开启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时代。本论文主要从《快乐汉语》、《成长汉语》和《Follow Me》为例,分别以这三档节目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节内容,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对象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寻找出对外汉语电视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关于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优势:在内容上,它的节目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还原生活,将现实生活的对话场景真实的还原在受众面前;在传播形式上,电视媒介集声音、画面、字幕于一体,借助电视媒介“三位一体”特殊的传播模式,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更强;在传播者与受众上,将名师名嘴搬上电视屏幕,节约了教学成本,保证了师资质量。同时,其受众极其广泛,包括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各类人群;在汉语国际推广上,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在传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带领观众游览各地风光,品尝各色小吃,观赏各类文艺表演,不仅让观众学到了汉语知识,还让观众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与书本教学相比,电视教学超越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它不仅可从为国内学习者提供服务,还可从为远在大洋彼岸的学习者传递知识,以这点来说,对外汉语电视教学很好地填补了汉语教学地域分布上的空白。但是,作为单向传播的电视媒介,其受众的孤立性、分散性、异质性使得教学对象过于分散,这无形之中增多了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难度。而且,电视媒介主要是从声音和影像传达信息,但声音和影像都具有转瞬即逝、难从保存的特征,所从学习者稍不注意就可能疏忽了几点重要知识。此外,电视媒介是典型的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具有传播的不可逆性特征,电视媒介只是单向的将信息传递到受众面前,对于受众是否掌握了知识从及该知识是否感兴趣便无以知晓,即对外汉语电视教学有着反馈缺失不足。在进行充分分析之后,笔者对对外汉语电视教学如何完善进展提出了倡议和看法。首先,在细化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设置的同时,要不断发扬电视媒介的文化传播属性,把发扬电视媒介高品位、高文化的精神摆在第一位。其次,注重节目的系统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中国自有的对外汉语教学品牌,并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使之成为全世界一流的语言类教学品牌,将中国的对外汉语电视教学品牌打响世界。最后,不断扩大对外汉语电视教学的横向进展,在媒介大融合的国际背景下,建立跨媒介产业链。关键词:对外汉语论文电视教学论文《快乐汉语》论文《成长汉语》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摘要4-7
Abstract7-14

一、绪论14-22

1.1 探讨背景14-16

1.2 探讨内容和范围16

1.3 探讨办法16-18

1.3.1 文本对比法16-17

1.3.2 归纳法17

1.3.3 跨学科探讨法17-18

1.4 对外汉语电视教学探讨概述18-22

1.4.1 电视媒介特性与功用探讨18-19

1.4.2 对外汉语电视教学特征探讨19-20

1.4.3 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进展前景探讨20-22

二、电视教学《快乐汉语》、《成长汉语》、《FOLLOW ME》比较探讨22-35

2.1 教学内容、编排模式比较探讨22-31

2.

1.1 《快乐汉语》的内容编排22-25

2.

1.2 《成长汉语》的内容编排25-27

2.

1.3 《Follow Me》的内容编排27-31

2.2 教学形式比较探讨31-34

2.1 主持人设置31

2.2 汉语知识点讲解所用语言31-32

2.3 字幕设置32-33

2.4 反馈环节33-34

2.3 教学对象比较探讨34-35

三、对外汉语电视教学的优势与问题35-45

3.1 对外汉语电视教学的优势35-41

3.2 对外汉语电视教学的问题41-45

四、关于改善对外汉语电视教学的一些倡议45-63

4.1 注重发扬电视媒介的文化传播属性46-48

4.2 细化教学设置48-56

4.

2.1 关于教学内容48-51

4.

2.2 关于主持人选择51-54

4.

2.3 关于反馈设置54-56

4.3 注重教学的系统化、品牌化建设56-59

4.4 推动媒介融合,建立跨媒介产业链59-63

五、结语63-67

5.1 探讨内容概述63-64

5.2 探讨价值反思64-65

5.3 探讨前景展望65-67

参考文献67-74
致谢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