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习作让想象在习作中驰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80 浏览:70033
论文导读:
摘 要:简单阐述了想象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想象进行习作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想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培养观察能力,丰富表象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在指导学生写景的时候,我鼓励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通过看其形、辨其色、摸其质、闻其香、尝其味等方法感知自然中的具体事物,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描写素材。表象的积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丰富起来了。当然,激发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善于驾驭,把学生观察的兴趣调动到最适合的度。

2.明确观察的目的

由于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个性、爱好、生活经历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对于同一个对象,便有了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方法、观察认识等,从而导致了观察结果的截然不同。因此,在观察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习作要求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的观察有的放矢。这是丰富表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坚实基础。

3.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积累丰富表象的有效途径。在指导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掌握各种观察的顺序,以变换视点、角色转换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分阶段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的程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与能力。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获得的表象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具有广泛性、灵活性、与深刻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再现画面,铺垫想象情感基调

利用画面的再现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力手段。指导中,可以利用有形图画、音乐等无形之画创设情境,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在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象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之情,听到画外之音,激发学生情感,为想象铺垫情感基调。如为使学生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想象出新形象,教师可提供直观材料,然后逐步过渡到提供抽象图形,让学生进行假设,然后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想象逐步条理化、具体化。

2.拓宽天地,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创新的实质是求新、求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想象习作指导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获得丰富表象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思维定式,以崭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展开想象。如求异想象,肯定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发散性,肯定想法的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它是创造性想象的核心,直接决定着想象习作质量的高低;多向想象,它不仅鼓励想象创新,还可克服纯单向想象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出现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式;求异新想象,它要求想象大胆、新奇,敢想他人所不想,也即异想天开。
因此,在指导中,教师除了可让学生续写故事外,还可鼓励学生尝试科幻故事、发明创造等想象描写,让学生的想象在习作中插上神奇的翅膀。

三、注重培养想象三性

1.流畅性。即想象的过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其想象的内容过程也必须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又如水到渠成般的自然完成,在和谐的音符中,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变通性。由于表象积累的阶段性与层次性,导致了想象的片面性。想象的变通性则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努力克服想象的片面性,如通过交流、补充等形式让学生的想象互相渗透、互相补充,逐步由“不变”向“万变”过渡。
3.独创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又是思维的主体。因此他们的想象也必然有其各自的独到之处。但学生的模仿性较强,他们习作的内容雷同的较多,所以教师应先让他们想象习作后再进行交流。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与习作能力,想象习作是较为理想,也是较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努力寻找想象与习作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想象习作的巨大作用,切实提高习作教学质量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论文导读: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