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形象喜儿与珊妹音乐形象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69 浏览:15777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以歌剧《白毛女》《红珊瑚》为例,对珊妹和喜儿的形象作研究,以达到对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农民生活的了解,以探究此类歌剧创作的原始动力,为今后演唱及分析此类作品作铺垫。
关键词:民族歌剧;喜儿;珊妹;音乐形象
1005-5312(2013)06-0121-01

一、喜儿与珊妹的音乐形象定位

歌剧《白毛女》剧本取自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歌剧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功塑造了喜儿的反抗农民形象。她不仅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对象,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她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
珊妹是歌剧《红珊瑚》中一个勇敢的渔家女。在她身上有被压迫者的悲苦命运和反抗斗争精神。歌剧以她的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引入,又以她反抗恶霸为主线展开,成功塑造了珊妹勇于反抗、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喜儿和珊妹的音乐形象对比

(一)苦难形象塑造对比

1.歌剧《白毛女》第二幕进行到第四场《哭爹》那场戏时,主题旋律由原有的三拍子改为四拍子,旋律不断自上而下地模进,同音同节奏反复,每句结尾都用拖腔,近似河北农村妇女的哭调,结合“小白菜”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喜儿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扑在爹爹尸体上痛哭时的悲怆情绪。
第二幕喜儿被黄世仁奸污后,她义愤填膺,心中的仇恨剧增,悲愤地唱出“天哪! 刀杀我,斧破我”,这时音乐突破原来平稳的节奏和进行,急速下行,节奏变成散板,以近似戏曲唱腔的处理手法,揉进了秦腔中的哭腔音调,把喜儿的悲愤心情推向。
2.歌剧《红珊瑚》中珊妹的亮相,是在歌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中完成的。这段唱既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个人性格特征,又交待故事情节,既叙事又唱情,情绪上波澜起伏。唱段的第一句节拍为散板,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珊妹的苦难、愤怒和仇恨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愁煞人”三个字集中了全曲的悲愤和反抗的情绪,而“人哪”二字则将音乐推至后转入拖腔,充分抒发了珊妹痛苦沉重的心情,塑造了一个苦难、倔强的人物形象。同时,第一句中加入了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又揉入了戏曲元素,使珊妹的形象在一开始亮相时就很鲜明,具有苦彩。
歌曲进行到叙述部分,速度为中速,珊妹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一一道来,旋律跌宕起伏,表现珊妹触动伤痛的内心情感波动。在叙述部分结尾,速度稍慢,很大程度上应用了拖腔,体现了渔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和对渔霸的痛恨之情。同时,在“风浪它不怜打渔的人”、“渔家苦难几时尽”等多处加有倚音,使整个音乐既刚韧又婉转,表现了渔家的苦难深重的情绪,衬托出珊妹强烈的反抗精神,奠定了珊妹的性格基础。

(二)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反抗形象塑造对比
在歌剧《白毛女》第三幕第三场,喜儿怀着满腔仇恨,逃出了黄家。整场音乐建立在悲壮、高亢的以河北梆子音调为基础的新主题旋律上。这新的主题在剧情的后半部分就成为喜儿反抗的音乐形象了。在第五幕最后喜儿控诉黄世仁时所唱的《我说,我说》,旋律的曲调更为激愤,节奏更加铿锵有力,特别是强有力的大跳进行,表达出喜儿在极度的悲痛中,爆发出压抑在内心已久的强烈仇恨和力量。
《渔家女要做好儿男》这一唱段是珊妹的假伤被识破、在渔霸府中时所唱。歌曲前半部分以抒情的慢板开始,情绪比较低沉、压抑,感情真挚,诉说了珊妹对接连不断磨难的无奈,对当时旧制度与渔霸统治的憎恨。后半部分速度改为快板,曲调铿锵有力,气氛一下子明朗起来,流露出珊妹对即将到来的“明天”充满信心。这一唱段明显地采用了板腔体的结构,特别是其中“珊瑚岛好像那雾海沉沉一只船”一段,使用了连续、急促的1/ 4 拍子,使这段唱腔表现了珊妹“保人保船脱风险、渔家女要作好儿男”的坚定信心。

三、喜儿和珊妹的音乐形象意义对比

就音乐形象来看,喜儿的形象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安排上。喜儿在数年深山的非人生活中活了下来,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几年后喜儿全身毛发变白这样的情节更是离奇。这种浪漫主义形式的形象塑造,使喜儿对地主的仇恨更加凸显,也使喜儿绝不屈服、绝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白毛女”这一形象虽然带着浓厚的传奇性,却深刻地突出“封建剥削的旧社会把人逼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论文导读:

与喜儿的形象相比较,珊妹则更具有现实性与革命性。歌剧中对珊妹形象塑造的情节都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现实生活中种种磨难以及珊妹的反抗行动来创作,这使珊妹的形象并没有像喜儿一样离奇,但同样表现了长期受着深重压迫的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还表现出了在这种压迫下农民的反抗决心和斗争的坚定意志。她所呈现的形象是积极饱满、激昂向上的,革命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王保华.中国歌剧女性人物的演唱分析[J].音乐创作,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