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浅谈高职生革新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13 浏览:10639
论文导读:有创造性,那么有才能的学生能够获得高成就,创造能力低的学生会成绩平平。如果教师本人创造力较低,那么他教的学生中缺乏创造性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比较高,而创造性较高的学生就不能发挥他的潜能。教师仿佛特别优待与自己心理类型相同的学生。因此,要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培养高职教师的创新能
摘要:对当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提高师生的创新动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并对制定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建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型高职创新人才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职;创新能力;创新动力;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为了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势必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培养生产一线的创新技术能手十分必要。从历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取得的成绩并不差。然而,参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如何扩大培养范围,让高职学生都能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高职生是否需要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存在问题

有些人认为,“创新”就是大发明,大创造,是发明家的工作。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企业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知识、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比本科生低一个层次,将来既不需创新的能力,也没有创新的机会。这样的理解无疑给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一个大障碍。

2.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动力不足

人类做任何事情都有他的目的性,搞创造发明同样需要驱动力。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就不可能作出创新行为。然而,在高职院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对创新缺乏动力。不管领导怎么发动、强调,参与创新研究的教师总是不多。分析其原因,除创新能力不足以外,主要在于创新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3.高职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

高职教师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教师转型而来,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有资料显示,按照美国的一个标准衡量,现在教师中创新能力能达到30分的不足60%,10分以下的占18%,有的教师甚至得到负分。试想一个创新能力薄弱的教师,能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吗?

4.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名义上是职业教育,却依然使用本科的学科课程体系;有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简单的操作工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好学生的标准是“如何学得更多,接受得更多”,而不是“如何想得更多,理论联系实际,有所创新”。缺乏创新氛围的校园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改变高职院校师生对创新的认识

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人人皆有,它不分年龄大小,也不分智商高低,内行、外行,条件好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多创新的想法是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悟”出来的,高职生虽然不会去研发高科技产品,但由于直接工作于企业岗位的第一线,能够更真实地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只要勤于思考,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创新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

2.提高高职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动力

在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的认可,以及相应的社会报酬。创新的过程是艰苦的,且失败率较高。当人们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取得创新成果的时候,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仰慕以及相应的物质回报,不仅是创新者继续创新的动力,也是吸引其他教师加入创新队伍的动力。反之,不仅会严重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也会使其他教师“幸灾乐祸”,不再有创新的想法。
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动力,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老师做出的成绩,要坚决加以肯定。在创新成果的鉴定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以关系的亲疏作为鉴定的标准,更不能有成果鉴定的潜规则。

3.培养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具有创造性,那么有才能的学生能够获得高成就,创造能力低的学生会成绩平平。如果教师本人创造力较低,那么他教的学生中缺乏创造性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比较高,而创造性较高的学生就不能发挥他的潜能。教师仿佛特别优待与自己心理类型相同的学生。因此,要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
培养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用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研究论文导读:
解决在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3],真正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院应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的创新研究,与企业合作,承担或参与企业的研究课题。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为了寻找研究的答案,会不自觉地查找各种与研究题目相关的国内外的知识与技术,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即使研究失败了,在专业知识与科研技术水平上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学校应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学校对教师的创新活动与创新成果应给予充分地认定和奖励,要将教师的创新活动、创新成果与工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干部的提拔以及评先评优等挂钩,在工资待遇、考核奖惩、培养培训以及选择任用等方面向创新型教师倾斜。

4.制定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1)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习。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创新,逐步从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职业能力转变。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还是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基础,学生从基础开始,逐步过渡到专业学习。这种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过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但与科学创新的研究过程不符,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项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常常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致使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及理论,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创新研究的过程,就是边研究边学习的过程。研究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常常和专业知识混杂在一起,需要一起去研究和学习,这和在学校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过程是不同的。有些人,经过长期的先基础后专业的学校学习训练,已经把它养成了一种习惯,甚至认为只有把创新所需的基础知识全部掌握了,才能进行相关的创新。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新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没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这种局面必须被打破。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和对已知领域进行破旧立新的过程,充满各种阻力和风险,可能遇到重重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它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沿着老师为我们规划好的道路,先学什么,再做什么,最后一定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理想的结果。可以说,创新过程与先基础后专业的知识累积过程完全不同。习惯了知识累积的学习过程,甚至认为这种过程是最好的提高水平的过程,很难再去适应创新的过程,创新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教学过程和创新研究过程一样,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融合到一起,放在专业研究的项目中一起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按项目的研究顺序进行。以项目研究过程为导向,研究到哪里,就学到哪里,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项目教学法。
(2)到企业选取教学项目,重新确定教学内容。真正的创新是创造人类至今还没有掌握的事物。但是,要想大批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要求定得太高。只要让学生研究、创造他们还未知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就是创新。老师可将企业已成功解决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展开研究和探索。只要这些问题相对于学生还是新问题,一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创新的过程,培养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及研究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给学生一些提示,指引学生的研究方向,并组织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就像一项真正的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组织所有参研人员工作一样。这种用企业成熟的技术作为教学项目,模拟创新过程进行实施,可使实施的难度大幅下降,老师指导学生心中也有了底。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才有可能广泛推广。
在企业中选取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项目,应分以下几个步骤:①总结、归纳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及培养技能;②对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出每项工作包含的知识和技能;③对企业的行动领域(工作任务)进行选取,尽量使选取的每项工作包含不同的知识和技能;④对选取的行动领域进行整理归纳,转换成学校可以实施和操作的典型学习领域;④再一次对本专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对学习领域课程无法包含的知识,放在相关教学项目的最后,做为知识扩展进行补充。
(3)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论文导读:
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是创造以前不曾有过的东西。所以,创新行为往往是“背师叛祖”,是在前人的思想和智慧上找漏洞,并从实践上予以改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挑战,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不是将前人的思想、教材中的内容强制压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组织一些讨论。除常用的“讲授法”以外,还应提倡启发式教学、问题法教学、发现法教学其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些学生产生的创新想法,即使有问题,也应鼓励其研究、探讨和实施。其研究、设计的过程,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有益的收获,不断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创新想法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最后能否解决,其过程一样是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一样是开动脑筋探索的过程,一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其创新能力。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经历失败而又不服输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创新过程中主动学习的自学能力。任何人的创新、发明都离不开人类已有的知识和信息。高职院校开设的各专业课程,就是向学生传授前人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经验。在规定的3年时间内,为了使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能适应社会各工种工作的需要,学校所教课程往往是通用性的知识和原理。这就造成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不可能将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全部学会。
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与研究的过程。走出校园以后,再想学习就只能靠自学。现代科技发展极为迅速,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从事创新活动过程中,就会感到知识陈旧、技术落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绝不能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还应留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再采用讨论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成绩。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自学教材以外的课外知识,并与老师研究和交流。
参考文献:
何静.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胡胜友.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N].中国教育报,
2004-03-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31.
[3] 马雪.论高等院校创新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2,(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