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浅谈生革新能力培养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56 浏览:33630
论文导读:实行“通专”结合,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来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注重研究生宽广的基础知识及各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其次,改革教学方式,突出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鼓励研究生标新立异,打破教师的知识权威地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发展国家经济、提高科技水平的重任。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所培养的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如何转变研究生教育观念、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存在局限,缺少实践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大多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师对学生知识灌输多、思维启发少,研究生习惯于接受、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把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科研创造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重理论知识讲授、轻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加之近几年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现有的配套教学资源及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研究生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训练,导致科研动手能力比较差。
2导师队伍质量有待提高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经过多年的急速扩招,在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研究生导师的规模却没有得到同步增长,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有数据统计,有些学校的生师比甚至达到了15:1。在这种情况下,导师既要完成教学工作量,又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甚至有些导师还兼有行政或社会职务,要对门下的众多研究生进行具体指导,就显得力不从心,结果出现“导师不导”或托给课题组的老师“代导”,甚至出现同门高年级带低年级、博士生带硕士生等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象;近几年,很多高校为满足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导师的遴选标准,致使一些按以前的标准根本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能力的教师成为导师。这些导师无法给研究生较高水平的理论及科研技术指导,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研究生创新能力低
我国以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而闻名世界,但崇尚权威的传统阻碍了整个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从我国传统的科举制度沿袭下来的“应试教育”对我国当代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产生很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都是以传授现有知识为主,忽视了对研究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研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究生习惯于接受权威的传统文化,注重对零散知识点的学习,却不能把握各知识点的横向关系及内在联系。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为: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的论文数量偏少;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原创性科研成果少。
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改革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方法。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使他们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就要突破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增设跨学科课程,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实行“通专”结合,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来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注重研究生宽广的基础知识及各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其次,改革教学方式,突出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鼓励研究生标新立异,打破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构建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实施“启发式”教学,通过开展讨论式、辩论式、演讲式、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人为本,重视研究生的个性培养,因材施教,建立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创造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第二,改革研究生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生教学评价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以考试成绩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主要依据,忽略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生习惯于靠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得高分及拼凑文章发表来获得较高的教学评价,而在面对实际科研问题时却表现得无所适从。这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研究生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改变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推行能够充分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内容、方法,比如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研究生予以综合评价,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素质
导师队伍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导师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必不可少的因素。首先,加强导师制度建设。导师遴选过程中要注重对导师思想品德、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考察;废除“导师终身制”,定期对导师进行中期考核。导师的思想品德、科研水平和学术道德进行监督,确保导师走在科研领域的前沿,保持科研的敏感性和创新能力;实行导师组制度。一个导师的能力再高,也有自己的缺陷,由不同学术背景、相关学科领域的校内外的导师组成导师组,集体指导研究生,可以使研究生能够博采众长,开阔学术视野,活跃创新思维,还能使青年导师有机会向资历较长的导师学习,发挥“传、帮、带、导”的作用。其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杜绝导师因教学、科研及社会活动任务繁重而忽视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推动研究生创新教育。[3]再次,提供平台加强导师的继续教育。鼓励导师去国外、校外进修,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外、校外专家来校讲座。通过继续教育,帮助导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3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研究生创新科研活动
第一,加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自由、的学术交流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学术交流中要允许不同流派的思想并存,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碰撞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通过学术交流,不仅能够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而且能够开阔眼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优化研究论文导读: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加深导师与研究生、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研究生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学校要多组织一些学术会议或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科研人员作学术报告;也可以定期组织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学术沙龙活动;带领研究生外出参加研讨会、学术报告。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
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扩展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加深导师与研究生、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研究生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学校要多组织一些学术会议或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科研人员作学术报告;也可以定期组织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学术沙龙活动;带领研究生外出参加研讨会、学术报告。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研究生到企业或各类科研机构实践调研;选拔优秀研究生去国外进修、培训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研究生与国际同行间的横向交流。
第二,建立学位论文风险选题保障机制。为能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大多是根据自己已掌握的数据资料来定,求稳不求新,只要求能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其创新性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尝试建立学位论文的风险选题保障机制,允许课题失败。对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性选题,只需阐述研究过程,重点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后续的研究方案,这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少走弯路。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选题也可以体现出从事科研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失败的课题也允许申请学位,此机制解除了那些选择带有风险性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生的后顾之忧。[4]
第三,设立研究生创新教育专项基金资助研究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目前对我国研究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的奖励只是象征性的数额不高的奖学金和一张荣誉证书。而为取得这些成果研究生往往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给予的奖励与获得的成果严重不成正比,降低了研究生的创新,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学校应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究生及团队进行创新性课题申报,努力建设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式,真正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变为既出创新型人才,又出创新性成果的过程;对取得创新性成果的研究生及其研究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推荐且资助其参加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以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其创新能力;同时,为激励导师对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积极性,实行对所指导的研究生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级别相匹配的指导教师奖励制度。
第四,建立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参加科研实践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校外科研机构拥有大量的科研项目,先进的实验设备、充足的研究经费,能为研究生创新培养提供比较优越的科研实践平台,弥补高校科研条件的不足;而且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长期在工作科研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运用科研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来指导研究生,丰富了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
研究生创新教育不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而且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打破传统守旧教育观念的束缚,通过深化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建立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及开拓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多种措施共同努力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到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张学荣,罗小玲.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5-17.
白仲航,张洁,赵东磊,等.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途径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9(1):94-95.
[3]阎威,吴萍,陈改清.关于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4):241-243.
[4]史国华,居学海.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08(4):126-128.
[5]李思嫚.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