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浅谈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学士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33 浏览:12701
论文导读: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许多历史教师觉得自己是知识的拥有者,所以在学生面前总是一副权威的样子,把学生看做是机械的接受者和简单的教育服务对象。殊不知,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需求,也渴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考文综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我们要做好基础教学,又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教师应成为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摆脱旧的教学习惯的影响,要以学生为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中心开展教学,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我们历史教师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但这些都是为学生来服务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综合体。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点一个都不能少。
在传统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只能教师选择学生,而学生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在中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有些学校根据教材中专题研究的需要,允许学生在所有的历史教师中或其他学科的教师中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教师,作为研究课题的指导教师,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许多历史教师觉得自己是知识的拥有者,所以在学生面前总是一副权威的样子,把学生看做是机械的接受者和简单的教育服务对象。殊不知,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需求,也渴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考文综的实施,学生的知识越来越综合化,许多知识已经超出了历史的范畴,但却和历史息息相关。例如,一些历史专题涉及历史、地理、经济、环境保护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做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学习与相关的文化知识。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吸取知识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许多知识也许我们还没有搞懂,学生已经知道了。所以传统教学一定要向引导型教学转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终身适用的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内容中的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历史人物:创立“日心说”的哥白尼、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还有我们中国的祖冲之,他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敢于思考。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靠简单的鼓励、引导,还要体现在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例如,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所学内容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概括结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新颖的见解,甚至开展辩论,最后集中到最佳答案上来。这样能激起学生积极探求的心理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创新意识。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无甚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鼓励。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增强。教师还可以用历史小创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写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见解。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还可以起到复习作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注重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能力为主,因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当然,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要以精确掌握知识为前提。对学到的基本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论文导读:习状态,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醒学生正确学习。例如,在教学美国对华政策时,针对美国态度的转变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美国一向是支持国民党打击的,可是为什么在将要胜利,国民党要逃往台湾的时候,美国为什么没有出兵支持国民党继续和
理解,牢固掌握,这样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信手拈来。在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要保证知识运用的正确性。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形式,使学生通过联想能够想到相近题目的不同解答内容,同时能够通过对类似题目的解答,体会到不同知识有着不同的运用方式。通着这样的对比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在课堂上组织训练,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要让学生自由思考一段时间,然后再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到最终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从而体验到成就感。

四、注重提高与学生的教学互动

历史教学不应是简单的讲与听,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了解与促进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考状态、学习状态,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醒学生正确学习。例如,在教学美国对华政策时,针对美国态度的转变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美国一向是支持国民党打击的,可是为什么在将要胜利,国民党要逃往台湾的时候,美国为什么没有出兵支持国民党继续和作战呢?”提出这一问题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刚开始,学生都不愿意发言,怕说错了教师批评或遇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我的鼓励下,以及带头做了简单的分析后,发言的学生多了起来……课堂学习氛围越来越好,学生踊跃发言。偶尔会针对某一名学生提出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很长时间。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历史事件有了正确的认识,还可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以后能够良好地开展教学打下了基础。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从高考题目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历史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