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新课程新课程中历史教学积极性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149 浏览:107884
论文导读:
摘要新课程的出现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内容,解读新课程的目标,更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任务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位置,从而为培养现代人才做准备。本文对此作出说明并就在新课程要求下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积极性影响进行探索,对创新人才中的创新人格培养有潜在性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程 素质教育 潜在性 影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阐透了春天万物滋长的奥秘,展现出春雨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肆意成长的季节中对万物的积极性作用。这种境界与教育境界是何其相似,单单两句就从本质上给历史教育者以醒醐灌顶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能润“物”而无声,能顺其自然成长法则,尊重其个性飞扬而又能导向健康之路?解决这一问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历史新课程的要求与目标。

一、新课程中师生的新定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就教育的目标作了新的定位,明确指出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科技发展日趋迅猛,综合力量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竞争实质就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和国民素质的培养要靠教育,所以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全国普遍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历史科也在应声着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竞争创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现今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变迁。

1.教育主体地位的发展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可以读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竞争、创新型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未来的人才与国民是谁?正是现在正在受教育的青少年们。这就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重视,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因为这一时期所处的年龄在15岁至19岁之间,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其是否成为人才的临界期。同时该阶段的学生也有着其本性上的阶段发展特征:有着对成人世界的向往与无惧,虽带有幼稚的行为但活力十足,有一种在心理上自我独立、自我实现的渴望。这些阶段特征就必须要求教育尊重、满足和引导青少年的各种发展要求,使之得以良好的发展。创新型人才必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这些创新因素要求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明确学生地位的变化:教育的对象是竞争型与创新型人才,是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国民。而教师本身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是辅导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给予学生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个群体,教师的教育行为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给学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处在辅导地位,把学生看作是有发展、有变化、有潜力的主体。

2.教育模式中主体的变化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出现过“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这两种学说都违背了教学成长的规律。《解读》中把高中的历史新课程目标分解为三个层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更关注学生情感,人格的养成。这种历史教学目标的变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教育模式,讲究与学生角色的互换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讲究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认识的主体。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解读》的目标要求,教育目标主体地位的发展和教学模式中主体的变化都要求加强学生的主动性。怎样在新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历史学科的优势,既能维护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又防止其发展偏离健康的轨道,这就需要教师更注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方法与行为作为的潜在性影响。

二、教学行为中的积极性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学习到性情到心态。这些影响都是从教师的言行中影响而来,因而教师的课堂言行也就有多种方面:正面教育、反而教育、侧面教育。在此历史教学中讲到的影响,更多的要从情感影响中的积极性来讲解,学生是一个发展的综合体,学习能力与德品性格有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优良行为的潜在的、积极的影响性的教育,会利导着学生成为一位合格的人物。

1.坚持历史思想的积极性

做任何事情,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现在的历史教学要突破老思维:历史仅是简单的、片面单一的对过去史实的陈述。要认识到历史教学在现在社会中启民智、增民慧的功能,是对人类与社会发展的人文探索。培养有现代性的历史意识,才是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所在,提倡公民教育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人格教育,[4]更具体的是要学生从历史教学中学会学习,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技能和技法,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路数与技巧。从积极的角度去定位历史,去理解历史,充分解读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有动力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体验历史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和价值的升华。坚持历史思想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开朗大度的思想境界,从而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调动学生,使学生感到历史的价值所在。

2.注意教学活动中言行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学的主战场,对学生的行为影响就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使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从而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是学好历史的根本。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一言一行所带来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影响,讲究潜移默化的引导。如在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问题的提问一定要不留痕迹的给学生展现能力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设置有弹性,含有思维连续性的问题或创造适宜的问题环境,给予学生一片天空。尽可能的避免教师学生一问一答的模式,减少“是不是”“对不对”这一些低思维层次的问题。所以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思维境地,让学生在默默中开发潜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神态语言提示或鼓舞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异常敏感的,得到赞扬的反应与批评的反应在后来的课堂中直接影响到其积极性与兴趣,所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必须需要教师用心去维护,任何一个表情与语言都会在学论文导读:
生心里留下影响。如用点头、微笑、手势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肯定。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尽可能让他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这种乐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欣赏其认真的态度。

3.注意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积极性

历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历史故事相联系的,所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把握好情感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例如在讲到战争时,可以对英国的侵略、人民的苦难、清政府的腐朽在事实的基础上突出、渲染自己的民族感情,但对中国的战失败则要科学、理智的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现在国家建设的启示。有时课堂的氛围发展需要渲染情感才能进行,而冷静分析则似乎不利于课堂气氛时,就需要教师灵活的掌控课堂了。因为过分的渲染中国受侵略的灾难,会给学生留下一种消极的对待对外关系的认识态度。在一次上中国近代史时,有同学把美国在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把当时中国政府的态度与清政府对英法侵略时的态度相提并论。如果没有在平时课堂上讲清楚,那么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不免又出现拿事与清政府相提并论的情况,从而减弱其对中国政府政策与现实环境的科学认识。
在对历史人物的讲述时也要注意选择内容,多从积极角度去讲解。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非常有个性,甚至是“反动”的。在这个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在讲述历史人物事件时,要避免一些低级趣味的,甚至有反动影响的故事作为调料品来说的现象。可以在评述袁世凯时讲他夺权,讲他对近代工业的影响,但讲他有几房姨太太则虽增加笑料,但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正面人物要多正面宣传,反面人物的反动事件要谴责性的讲解。这会给正在形成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学生有一种潜在的、健康的教育导向,从而达到学生学习能力与情感、价值观升华的目标。

4.教师素质的积极性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许多资历深的教师之所以能上好课,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就在于其素质的作用。教育学生仅是口言上的判说评定是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而身教虽然不能从效果上立马明显,但其长期的效果却是实质的。身教就是教师素质最好的体现。
虽然言传身教都各有自己的劣点,但仅是言传会在语言间有时会带有一种情绪化的意味,从而存在强迫性,会使学生处在被动的角色;身传给学生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但给学生有实例可以摸仿的对象,从而主动性的参入。在这种意识下,教师的素质就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素质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广阔的视光眼角,丰富的相关知识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立于课本的意境又能丰富课本的知识,能恰当的围绕课本展开,把历史变成一种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知识。教师用自己的素质引导着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让其理解历史、热爱历史。
在理解《解读》的基础上,把《解读》的教学要求与理念贯彻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切实的发展教育过程中各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方面的积极性影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国民。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青少年心理与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新编》,徐学莹,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
[4]《互动延展:简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现代性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6).
[5]《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问题教学策略》,中学历史教学,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