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创新意识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革新意识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917 浏览:109566
论文导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以问题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氛围,激发主体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二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题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1)问题的来源以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的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
(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做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在互相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四位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2.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交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的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设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主题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身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进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提倡如下做法:
(1)允许“插嘴”。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插嘴是一论文导读:
种特殊的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的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2)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阶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则思”,思维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想”出来的。
(3)释放学生时间,扩延学习空间。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的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自愿性、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宽教育领域。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延展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与名师对话(2012高考总复习)》(光明日报出版社)

2、《鼎尖教案(数学必修I)》(延边教育出版社)

3、《高中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细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连占平,1963年7月出生,男,河南汝州人,现工作于河南省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联系地址:河南省汝州市风穴路465号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手机:13569553012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