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帮扶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及其科学化实现路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42 浏览:12433
论文导读:个人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阻碍自身发展,或危及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群体。二、现行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存在的问题分析1.分类标准清晰,分层举措模糊。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标准每个学校大至相同,均分为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等几大类。然而在对这些群体进行教育帮扶时,教育者往往没有
[摘要]近年来,特殊群体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各大高校屡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不利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如何科学化地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已成为高校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厘清与特征分析入手,通过指出现行帮扶措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全面关爱、重视服务、立足发展、促进和谐的四个科学化教育帮扶原则,并着重围绕这四个原则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特殊群体 教育帮扶 科学化 路径
[作者简介]于美亚(1979- ),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学工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浙江 宁波 31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研究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G280)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47-02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

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学术界的研究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进行各自的界定。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在对其内涵以及分类等有关问题的认知上还是大体一致的。即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在某方面存在不利或处于劣势的群体,是与大学生普通群体相比较而言的群体。基于这种认同,并结合本人的研究和高校当前的实际,本文给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界定为: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在心理、学习、经济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但又没办法单靠个人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阻碍自身发展,或危及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群体。

二、现行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分类标准清晰,分层举措模糊。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标准每个学校大至相同,均分为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等几大类。然而在对这些群体进行教育帮扶时,教育者往往没有去深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对同类型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举措缺乏针对性直接影响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2.对“刚性”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对“柔性”帮扶机制建立欠缺。目前高校都能做到认真领会国家下发的关于特殊群体帮扶政策的文件精神,对上级下拨的资助专项资金也能落实到位。这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特殊群体的经济压力。然而对他们来说,在得到学校物质帮扶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精神帮扶,得到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柔性”帮扶。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帮扶机制还比较欠缺。
3.对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关注较多,对其他类型的特殊群体关注较少。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引起了教育者、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而其他类型特殊群体则常常被忽视,如思想困难群体。由于近年来西方强势文化思潮的输入和价值观念的撞击,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信念逐渐偏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所有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基本内涵与原则确立

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就是要使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达到科学的状态,即在对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帮扶时,教育者必须秉持科学的原则和态度,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效性。科学化的教育帮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关爱原则。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关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师德之魂。特殊群体学生内心比一般同学更为敏感、脆弱,因此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希望得到有效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让他们实实在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在地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给予他们的关爱,从而化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促使其健康成长。
2.重视服务原则。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进一步明确,传统的以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服务育人”的思想,从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着力抓好学生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服务内化成一种理念,在服务中实现教育、管理。

3.立足发展原则。立足论文导读:

发展的原则就是要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特殊群体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我们必须理解、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善于去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工作中坚持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促进和谐原则。和谐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谈不上发展。作为校园内部要素之一的特殊群体学生,由于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不仅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促进和谐原则就是要通过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使校园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平衡状态,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而形成完美健康人格。
第二,责任意识教育。特殊群体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轻易放弃;另一种是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过激行为。然而不管是哪种行为都说明了他们严重缺乏责任感。特殊群体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包括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家庭责任意识教育,教育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第三,自我意识教育。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以“自尊、自强、自立、自信”为内容的“四自”教育,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让他们意识到走出逆境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逐渐培养乐观向上的人格。
2.以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优化五个服务与保障机制。第一,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院系、班级信息工作机制。研究表明特殊群体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其他很多问题也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学校要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重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7ctime.com
点关注对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教育;院系层面要多开展各种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本系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班级要设心理委员,掌握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心理健康信息工作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而且能全面的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效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第二,优化“奖、勤、助、贷、补”五位一体的帮困助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切实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学校资助中心要不断吸纳、开拓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中,设立各种奖、助学金;专项基金用于对贫困学生个人素养、就业能力等培训,使他们不仅在生活上自立,而且在精神上自强。
第三,优化学生学习帮教互助机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开展交流谈心,掌握导致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学校可选派一些优秀学生与这些同学结对,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老师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学习差的学生开小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发挥班集体中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带动和促进后进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
第四,优化校园危机预警和信息机制。所谓预警是指在危机即将发生前提早发出警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上报,以便决策部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或防止事件恶劣影响扩散。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建立校园危机预警机制和班级信息员队伍,能及时准确地向学校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提供特殊群体学生的动态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突发事件处置在萌芽状态。
第五,优化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首先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建立起以大一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职业体验与实践、大三求职技巧等为主题的分阶段、多层次的全程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其次,深入分析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对存有“等、靠、要”思想的同学,加强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调整心态;对就业信息渠道闭塞的同学,积极论文导读: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孙凯军.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7]吴宏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4).[8]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内涵探要[J].思想教育研究,2011(1).上一页123
为他们创造机会,推荐给适合他们的用人单位;对自卑、内向的同学,要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帮助其树立信心,提高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3.以发展性教育理念为导向,完善特殊群体的成长平台。发展性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中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把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体现在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中,就是要为他们构建成长的平台。一是素质拓展平台,素质拓展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学校要有针对性的,结合特殊群体的不同特点,发掘新的项目,吸引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加他们的信心。同时要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公平的素质拓展环境,帮助他们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二是社会实践平台,学校要积极为特殊群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和机会。这部分同学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扩大交际圈,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4.以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特殊群体学生因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学术活动,鼓励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克服自卑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不仅有助于加强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团结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意志得到磨炼,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剑波.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和教育的价值审视[J].赤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胡伟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李醒民.科学是什么[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4]欧永美,李湘蓉.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4).
[5]戚建良,王继元.和谐校园目标下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对策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6]孙凯军.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7]吴宏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4).
[8]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内涵探要[J].思想教育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