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德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347 浏览:133538
论文导读: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学生人格的扭曲。4、紧张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市场经济的许多观念如效率观念、公平竞争观念、自由观念、注重物质利益观念等在大学生的道德形成过程中逐步确立。很多大学生都同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利益"来评价。同学之间讲利益,缺少了人本关爱,互助精神淡化;恋人之间讲利益
摘要:根据高校德育现状加大德育建设,尤其是文化德育资源建设的力度,在德育建设过程中采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多角度多方位挖掘德育资源因素,才能加速学校德育进程,取得德育工作的新进展。
关键词:高校德育;道德现状;德育资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必将更为复杂多变,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德育的现状,将作为学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深刻的内涵贯串于学校建设的各个层面,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的德育因素,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服务,这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寻找德育工作新的"增长点"、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所谓德育,就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要强调政治素质,加强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的教育,要使大学生掌握理论的精髓,三个代表思想,明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唯一正确道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败现象的侵蚀。
改革开放带来了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乃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以不注意德育教育,忽视了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忽视了对道德情操的培养,政治理论知识贫乏,整天埋头于事务性学习工作,很少考虑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纪律问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就会失去正确的是非界限。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今后国家的经济建设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未来我们国家建设的主体--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今大学生的道德状况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积极、爱国、创新、务实,但变革的时代使得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呈现复杂多样性。

1、矛盾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存在反差,在思想意识中认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但在实践上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既认同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标准,但在现实中又讲求实惠和实际。如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就业时更愿意到大城市大公司,而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
校园内外存在反差,即实际存在的道德双轨现象。学校提倡高水准的道德规范,而社会上某些低水准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在蔓延,长年累月苦口婆心教育的成果,常常被某些错误舆论误导,被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丑闻抵消;网络给学生的求知带来方便,但、写真等消极的不健康的信息经常不请自来,侵蚀着学生的心灵。

2、弱化的道德理念

诚信缺失:一些大学生认为,良心已失去了昔日荣光的风采。山盟海誓只是"冲动",助学贷款仅是"利用",考试舞弊算作"传统"。大学生贷款并不都是因为贫穷,不主动还款催生"道德银行";研究生考题、四、六级考题泄露封而不死。更有极个别的大学生利用同学、亲戚朋友的同情心及利用网络诈骗、行窃,然后尽情挥霍。
理想空乏:面对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一些大学生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彻大悟",理想是空的,信仰是假的,钞票是真的,什么理想、信仰,均置之脑后。有些学生坦言:"想自个儿平安幸福"、"找个赚钱的工作"就行了。他们没有崇高的理想,对"两课"缺乏兴趣,只注重自我享受和眼前利益,对文凭、表现出高涨的热情。

3、不良的道德行为

逃避责任:一个人只要生活在世界上就必须承担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别人、对集体、对社会都要负责。承担责任是需要毅力、拼搏乃至做出牺牲。而一些大学生不能吃苦,贪图享受,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别人缺乏爱心、对集体缺乏关心、对社会麻木不仁;有的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更有个别学生不能正视现实,逃避应负的责任而走极端。
奢侈浪费: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在大学里任意挥霍。"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目前出现在南京某高校里的顺口溜。大学生高消费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爱情投资、穿衣打扮、饮食住宿。一些穷学生硬性摆阔,不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是怎么挣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学生人格的扭曲。

4、紧张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市场经济的许多观念如效率观念、公平竞争观念、自由观念、注重物质利益观念等在大学生的道德形成过程中逐步确立。很多大学生都同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利益"来评价。同学之间讲利益,缺少了人本关爱,互助精神淡化;恋人之间讲利益,变更了爱情意蕴,行为失控增多;师生之间讲利益,疏远了师生亲情。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生活不和谐,从而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高职院校德育的方法和途径

道德是人为的,是人在现实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为满足自己需要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去主动选择创造的,是人的活动成果;道德是为人的,创造道德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需要,为了人更好的生存。道德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能满足人所特有的精神价值需要,在客观上还能为个体和社会带来功利性价值,是人进行自我认识、发展、完善的一种特殊形式,作用和存在价值体现在能使人性更加丰富完善。
因此在我们的实践中采取了多种适应的方法和途径:

1、改良传统的"说教",以"爱"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德育原则--灌输原则,但我们不能将灌输理解为不分内容不分场合的"填鸭式"的、"命令式"的教育,而应该通过教育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系统的、循序渐近的从外部输入学生心灵之中。它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人类美好的道德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大学生们各有各自的特性,也各有各的选择,在教育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的自主意识和个人选择。在比较复杂的学校德育环境中,面对道德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学校、论文导读:、知识、技能,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特征。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对社会或他人的信任从而产生信仰,而学生群体的信仰趋同则可能产生一种精神,成功的德育应将这种信仰和精神与民族、国家、世界文化的先进形态融合。我们要把学生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引向我们现实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现实的社会实践,对现实的社会进行
教师如果只鼓励自由选择而不加以正面灌输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和积极引导,而保持价值中立,无异于放任自流,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大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的模糊,从而陷入道德困境。因此我们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应该向他们渗透正确道德价值观,帮助提高他们正确认识分析和判断选择的道德能力。
德育的核心是爱,要把严格要求与热爱学生相结合,要把严格要求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据,严而明确,教师要会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实行成功教育,使其尝试成功、感受成功、重塑自信;实行希望教育,培养学生稳定而自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信的心理,能独立制定切实、积极的目标;进行激励教育,激发其主动性,满足其积极心理需求,尊重主体价值,唤醒主体意识,尊重个性,发挥潜能。

2、利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人的社会性就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了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所应具备和表现出来的个性、情感、思维、知识、技能,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特征。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对社会或他人的信任从而产生信仰,而学生群体的信仰趋同则可能产生一种精神,成功的德育应将这种信仰和精神与民族、国家、世界文化的先进形态融合。
我们要把学生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引向我们现实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现实的社会实践,对现实的社会进行体验,也可以组织各种模拟的体验活动,比如模拟法庭、模拟股市,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某种技能,更重要在活动中获得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感受。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内社团等"同伴群体"的培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吸取大量优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净化大学生们的心灵,振奋他们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民族优秀文化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进而努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注重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交往不仅是一项独立的活动,它还构成了人的认识活动、审美活动、改造活动、以及价值取向活动等的侧面、环节和因素。它不仅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范畴,也是一个关系性范畴。而师生的交往为德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情感、智力、审美的环境,通过交往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德育成为一种教育,而不是"训"与"被训"的关系。面对面的交流能更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和巨大力量。

4、注意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心是核心素质",是基础素质,是第一素质。在当代大学生里,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加上一些中学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同学形成了孤僻、猜疑、封闭、内向的性格,长此下去必将导致心理疾病。而且健康的心理与人的思想品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的思想品德结构中就包含有个性心理素质,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本身就是个性心理倾向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因此德育应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问题,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品质。

5、适应学生特点,利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信息时代,德育也应该与时俱进,走上网络,广泛的深入到每个学生。举行各种网上学习活动,如贯彻团的"网上祭英烈",三个代表思想网页的建立,学生工作论坛的创立,公布E-mail。这些措施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途径,也针对很多比较内向的同学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李宽.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现代阅读,2011,(12).
高占祥.论校园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3]李俊杰.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当代科学教育,2011,(4).
作者简介:符胜(1969.11-),男,海南文昌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党总支书记;陈苏(1983.7-),女,浙江宁波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就业干事;王海云(1980.11-),女,海南澄迈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学工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