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授课新形势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授课效果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54 浏览:15592
论文导读:梯培训机制,为教师进修、查阅资料等提供方便,创造更多的机会使教师进行国外考察,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的授课素材。第三、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授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工作量较大,不同于很多基础课程理论结构多年不变,所以对于授课教师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各种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扮演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角色。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化,以及中国文化不断受到的冲击,深入研究课程授课效果,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意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效果
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激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和时事密切结合的特点,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入研究课程授课效果,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意义

新形势下,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影响更多的受众,大学生具有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所以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同步接触到国际国内重大变革和重要事件,被动接受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文化冲击。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复杂形势的理性分析能力,喜欢用灰色的眼光看待世界,丧失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奋斗力。《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有着很大的受众面,在担负着教学意义的同时,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里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它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入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为科学地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提供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思考模式,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校教育的意义,形成高校教育的良性循环。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二、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问题。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很多教师因为本身工作重,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教学,很多授课老师是青年教师,一则教学经验不足,二则因为个人发展问题造成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这就造成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稳定的教学体系。
2、教学方法问题。课程教学中过多强调政治性元素的灌输,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吸纳,多数老师使用课堂填鸭式抽象空洞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认知,造成课程流于形式,大学生的兴趣丧失,缺乏对课程应有的关注。
3、考核形式问题。课程大多数考核都属于试卷式考核,这种考核形式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发挥,学生所写的各种论文或观点多数是从网络上进行摘抄,不加以思考,更不用提是授课效果的凝练,不能调动学生关注时事、科学分析时事的积极主动性。

三、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授课效果的途径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一门融合马列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等多学科的教学课程,又独立与这些学科之外。由于形式与政策时刻不断变化和发展,其教学内容始终处于一个动态性、时事性、开放性的体系中,需要运用综合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对部分具体事件的分析引导大学生具备观察事物、正确认知事物的能力,因此提高课程授课效果需要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了解课程特点,把握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课程开设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学校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师队伍,以一批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为骨干,带动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辅导员等都可以是队伍的阶梯组成部分,也可聘请一批业务素质高的地方先进人物和退休教师作为补充部分。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逐步建立健全阶梯培训机制,为教师进修、查阅资料等提供方便,创造更多的机会使教师进行国外考察,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的授课素材。第三、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授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工作量较大,不同于很多基础课程理论结构多年不变,所以对于授课教师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各种授课竞赛或者优秀教师评选活动,达到竞争和交流共存的目标,刺激教师不断提高教课技巧和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方法和方式。第一要改革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授课内容上,教师要学会至下而上的调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点,解决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在正常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结合网络或电视专题,让学生自主研讨,提出自己对时事的观点和见解,锻炼学生的辨别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第二要改变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开展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不能依靠单一的课程面对面授课形式,要和生动活泼的事迹报告会和时事观察团报告会等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完善教学。
3、拓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阵地。青年人的认知一方面来源于对知识的吸纳,另一方面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较为空洞的理论课教学无法巩固授课效果。相对于被动接受信息,青年大学生更乐于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实践环节的资金投入,使广大的青年学生能走出课堂,深入到基层调研,他们所调研到的事实往往具备更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强大的感染力、铭心的渗透力,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有着强大地“互助效应”和“放大效应”。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阵地拓展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对大学生授课效果的考核,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践中的认知表现和综合素质,完善课程的考核机制,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更好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P].2004.
李瑞广,宋钊.当前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湘潮,2011(8).
[3]许楚玲. 刍议《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实效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