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缺失技术时代音乐教学作用缺失与回归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81 浏览:20080
论文导读: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技术带来的高效率与便捷迷恋不已,以致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越来越离不开对技术的依赖与崇拜,甚至连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与思维方式等都被技术所影响与预置。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技术不再只是单纯的、的工具,而是生活方式,是世界构成的主要环节”(吴盛国.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

2.)。因而技术也对教育全面渗透与影响。

音乐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深陷技术思维之中,音乐表现过于技术化,音乐教学机械化、狭隘化等问题,已成为我国音乐教学中无法忽视的弊病!也许有人会问,技术时代对音乐和音乐教学的影响有那么大吗?我们难道真的要把音乐中的技术技巧全盘予以否定吗?脱离了音乐的技术技巧,我们如何来完成音乐、表现音乐呢?在技术化浪潮的冲击中,音乐教学又应如何应对呢?
的确,音乐的技术技巧,是音乐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是音乐作品表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优化音乐活动的重要途径,深刻影响着音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此,笔者并不反对与排斥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技法技巧的研习。事实上,音乐教学中强调音乐技术技法的学习,本身有许多值得肯定与传承的方面。但如果无限放大音乐技术技巧的功能,用一种纯工具的眼光看待音乐与音乐教学,“用某一感官领域的探索或追求特定的技术代替整体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并以这种过程的技术来作为最终评价”(赵晓娜.论音乐技术及其异化[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7:20.),那么将导致音乐教学失去其本真的意义。
目前音乐教学中因过于强调具体的音乐技术技法而忽视音乐本身意义的情形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见,钢琴学生困在琴房内,机械地、不求甚解地反复练习技术不过关的音乐片断;在舞台上,表演学生如提线木偶般摇头晃脑、装模作样,没有“人乐交融”的自然流露,更多的是一种空洞的情感模仿和纯技术发挥;声乐学生只顾盲目攀比如何唱出漂亮的高音或者无目的地追求高超的声乐技巧,从而盲目地、不科学且长时间地盲目练习,导致声带发生病变,最终提早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命。在当今音乐教学课堂上,往往听到的是对技术技巧的不断强调与鼓吹,音乐及音乐教学的丰富意义渐渐被技术架空,显得空洞而苍白。“技术至上”观念使得音乐教学逐渐走向狭隘而僵化的模式之中,致使学生失去了自由的心灵与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而无法在音乐生活中进行更多的体验与创造,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在音乐课堂中学会展示自我、学会理解与交流,也就更无从谈起其人格与品质的培养了。深陷技术思维困境的音乐教学,技术几乎成为了支撑起音乐教学框架的唯一支点。
音乐作为一门对技能要求很高的艺术活动,教学中演奏、演唱的基本技能训练固然必不可少,但技能的教与学不应成为音乐教学的全部。真正的音乐来自人生命深处的真实存在,它给人以心灵的自由、身体的解放乃至整个生命的力量。从音乐的起源,我们可以发现,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从音乐的记载与传承,我们可以看到,其反映的是人生存于社会中喜、怒、哀、乐的浓缩与折射;从音乐的创作与演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表达的是关于人的情感、精神状态、潜意识以及深层自我的外在体现。由此可见,音乐的本质是人对自身、人对人、人对社会以及人对自然的交流与理解,这代表着人类高层次的情感表达、价值体现和精神追求。对此,我们在追求精湛的技术技巧时,不应忽视音乐对于人本身的意义。研习各类音乐技法,是为了协助学生通过音乐优美、流畅地表达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是为了激发听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技术技巧的习得与掌握,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音乐更好地表达人的情感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是音乐教学的本真意义之所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音乐的技术技巧习得并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有意义的音乐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悟,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解放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自觉关注与理解人与大千世界的关系,并在与人、社会、自然的不断交流与体悟中,获得创新与超越的动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郑国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J].中小学教育,2011:6-9.)真正好的音乐课堂是真情流淌且情感丰富多彩的“情场”。超越简单的只注重音乐知识和技法习得的教学,从审美角度来充分把握音乐艺术,是现代音乐教学的意义回归与必然趋势。有意义的音乐教学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特有语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学习过程,激起学生对音乐的主动感受、思考与表达,使其在追寻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学生情感的释放、思维的拓展、境界的提升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审美情境。情境,是音乐教学富于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根据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音乐的审美功能,按照教学中的审美原则来创设艺术的审美情境,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融洽、愉快的审美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在教学中,要凸显音乐活动的形象性,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启发和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展现音乐独特魅力,将音乐蕴存的真、善、美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比其他艺术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又是一门技术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娴熟的技能技巧是音乐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但是任何脱离音乐情感的技能技巧训练是缺乏审美意义的。作为真正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只是通往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桥梁与手段,否则就会使音乐教学变成训练“音乐匠人”的技能操作。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时,我们既要认识到技术技巧是音乐的载体,又要意识到音乐的审美性和情感性是对音乐内涵的把握,两者应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音乐技术技巧的习得不脱离艺术表现,使艺术融情与技能技巧有机融合。只有这样,音乐教学才能真正超越技术时代所带来的意义制约,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情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实现生命价值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