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22 浏览:119442
论文导读: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更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才能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古到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也反映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银行存款、贷款、市场营销、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等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源于数学知识内部或者来自生活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最近发展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有“”作用,和抽象思维互补、共振。因而,要加强数学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数学。
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一节时,本来“统计”知识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于是我从小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首先设计让学生统计各种熟悉的动物图形的个数,要求同学拿图片,四个同学作纪录,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下各种图形的个数。每一项统计活动学生都积极地投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统计任务。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统计思想的熏陶。经过小组汇报交流,又使得统计中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类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整个统计过程让学生置身于亲切自然的游戏环境中,学得轻松愉快。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在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明确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方面都作了详细地阐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施

(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150-97的简便运算)可设计为:张勇带了150元钱(一张100元,一张50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7元。问:张勇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张勇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他还剩(50+3)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50-100+3源于: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于是,对于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再如:教学10+5×2这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教师直接把“先做乘法再做加法”运算顺序告诉学生,与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大不一样。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为:展示生活情境,出示一个标价为5元的书和标价为10元的文具盒,询问总价。然后再加1本书,标价也是5元,问:“现在这些物品多少钱?”学生列式是10+5+5或10+5×2。讨论“10+5×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有的说先算乘法,当学生的意见趋于统一时。教师应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5与2的积,学生知道因为是2本书,先算出2本书的价钱再算1个文具盒和2本书的总价钱,归纳得出:“先乘除后加减”。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钟表认识》一节时,我就谜语引入创设情境,“嘀嗒嘀嗒,嘀嗒嘀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钟表),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在论文导读:师的只有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更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上一页12
这样一个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教师的只有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更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