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要深入社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39 浏览:157412
论文导读:
迫于于高考升学的压力,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旧习。现代语文教学步入了以教材为本、以资料为本的怪圈。素来提倡的素质教育始终是句口号,在落实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与现实距离甚远,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也导致了学生成了知识的机器,有知识无才干,有学历无能力,最终将阻碍社会发展。
封闭的语文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所以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内的语文课本,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料,如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电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国内外重要文件、学生的家庭生活等。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学好课内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走出教材、走出资料、走出校园,要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自然,创设有血有肉、有影有形、有动有静、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开辟语文教学的新视野。
下面我语文教学如何深入社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 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社会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依据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要大胆地超越教材,创造性地活化教材内容,拉进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高一到高三,教材编排的侧重点不同,要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借助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时,组织学生到荷塘边想象月色下荷塘的朦胧,领略其韵味。没有荷塘的可选择到草池塘等类似的地方去间接领略、勾起对荷塘的美联想。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出自己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游褒禅山记》之后,选择就近的名山、名楼、古迹等进行参观,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怀,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课文的精要,同时也熟悉了家乡的人文古迹、自然风光,受到了美的教育和熏陶。学习《蜀道难》之前,让学生观察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铁路,或选择难行的小道让他们体验出行的艰辛,然后与古之蜀道的“难于上青天”进行对比,从而挖掘出作者感叹的缘由,体味今天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还增强了对社会的洞察力,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2. 结合成长历程了解社会 高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养成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好他们的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地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同社会,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在16-18岁之间,高中生与初中生不同,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胆量十足,在这一阶段,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必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高一阶段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革命老区、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到先进人物展览室了解革命英模大公无私、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请演说家进行“青春闪光、立志报国”的导向教育,巩固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爱国爱党、公平正义、理想前途方面的做人信念。高二则侧重到古民居、民间故事发源地、地方文物景点参观访问,安排学生放假到校时,讲一些父辈人生中历经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等,培养他们爱父母、爱家乡的真情实感。高三是他们人生选择的黄金时期,着重让他们接触工程建设场地、企业经营场所、经济开发园区等,让他们目睹社会巨变,赋于他们心灵震撼,启示他们胸怀大志,树立将来学有所成,为国家、为家乡献计献力、大显身手的豪情壮志。
3. 结合时令变化感受社会 根据时令变化创设课题,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小学、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的经常性做法,对于高中生就不适用了。因此,在这一板块的实施中,要创设新题,独辟蹊径,增加学习实践深度和难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小学、初中的作文,多半是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的更自然变化,时间一长学生可以随意说出一串描写某个季节的若干词,句,呆板,无新意,乏味可陈。我们不妨变换思维,增加复杂程度,让学生的思维由自然转入社会,转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陶冶,进一步地感受社会。如写在春花烂漫的时节写一位老人的疾病痛苦,写夏日一场暴风骤雨后的惨象,在秋天写一件不幸的事件缘由,在冬天写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无可奈何等。通过老师的引导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记录现象、解释缘由,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对身边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结合兴趣爱好热爱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前进的方向。我们不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他们各自完成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向有特长的人模仿口技;专挑报刊、杂志、广告、标语上面的错字别字;学习老艺人做一些如“用竹篾织编鸡蛋”的艺术品;挖树兜做根雕;学一学民间传承的歌舞;练习折纸剪花的手艺;自制电子小产品;研究改变生活条件的小发明等,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只要是健康、有趣的,都可以让他们去尝试。这样,让他博学多艺,并整理记录下来,这也有助于学习语文。由此看来,源于:本科www.7ctime.com
社会广博深厚的土壤,是语文学习的不竭源头。
通过这些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或记下片断,或成篇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目的。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外延。”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社会、动手动脑、活学活用的能力,不仅有利于高考,还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选择,能有效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为社会创造财富。
收稿日期: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