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诱变虎杖内生菌高效转化白藜芦醇苷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64 浏览:22031
论文导读: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0L发酵罐中UJl菌株56h达到最高转化率82.5%。关键词:虎杖论文内生菌论文白藜芦醇论文微生物转化论文诱变育种论文发酵条件优化论文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5ABSTRACT5-12第一章绪
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多酚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保护心血管、抗氧化、抗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列为抗心血管病、抗癌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虎杖中白藜芦醇往往以白藜芦醇苷形式有着,干燥虎杖根、茎中白藜芦醇含量仅为0.2%左右,而白藜芦醇苷含量可达2%。目前,直接以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费时、费力、浪费资源,而有机合成白藜芦醇反应产率低,环境危害性大,为克服以上策略不足,本论文采取微生物转化法转化虎杖,筛选并鉴定能有效转化其白藜芦醇苷为白藜芦醇的内生菌株J1,经诱变育种后得到优良突变菌株UJ1,优化菌株UJ1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并进行10L发酵罐验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以野生虎杖根、茎中初筛得到6株内生真菌,HPLC检测表明6株内生真菌均具有转化白藜芦醇苷能力,转化力最强菌株J1的转化率为25.6%,转化后发酵液中白藜芦醇含量达14.068μg/mL,为未发酵的2.65倍。2.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策略,鉴定内生菌J1为草酸青霉Penicilpum oxapcum,GenBank登录号为HQ732137。3.以内生菌J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和60Co Y射线诱变育种,得到优良突变菌株UJ1,其转化率较出发菌株提升8.4%,且遗传稳定。4.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探讨确定菌株UJ1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虎杖粉末1.5%,无水乙醇2%,CMC-Na2.5%,NH4N030.2%,Na2HP040.06%,CaCl20.1%: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5.5,接种量9%,装液量30mL/250mL,转速220r/min,时间60h。在以上优化条件下,白藜芦醇苷平均转化率达90.1%,相比未优化前提升56.1%。5.在摇瓶最佳培养基组合及最佳培养条件基础上,进行10L发酵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0L发酵罐中UJl菌株56h达到最高转化率82.5%。关键词:虎杖论文内生菌论文白藜芦醇论文微生物转化论文诱变育种论文发酵条件优化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5
ABSTRACT5-12
第一章 绪论12-22
1 天然产物的微生物转化12-16

1.1 微生物转化作用机理13

1.2 微生物转化菌种来源13-15

1.2.1 土壤13

1.2.2 水13

1.2.3 食物13-14

1.2.4 肠道菌群14

1.2.5 植物内生菌14-15

1.3 微生物转化运用15-16

1.4 微生物转化有着的不足及进展走势16

2 白藜芦醇探讨进展16-20

2.1 白藜芦醇结构与性质16-17

2.2 白藜芦醇主要药理作用17-18

2.3 白藜芦醇开发与市场前景18

2.4 白藜芦醇制备策略18-20

2.4.1 植物提取法18-19

2.4.2 化学合成法19

2.4.3 植物细胞培养法19

2.4.4 微生物转化法19-20

3 本论文探讨目的及作用20-21
4 本论文主要探讨内容21-22
第二章 转化白藜芦醇苷为白藜芦醇的虎杖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22-37
1 材料与策略22-26

1.1 材料22-23

1.1 主要试剂22

1.2 植物外植体采集22

1.3 培养基22-23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23

1.2 策略23-26

1.2.1 具有转化能力虎杖内生真菌分离、纯化23

1.2.2 内生真菌转化白藜芦醇苷HPLC检测23-25

1.2.3 菌种鉴定25-26

2 结果与浅析26-35

2.1 具有转化能力虎杖内生真菌分离、纯化26-27

2.2 内生真菌转化白藜芦醇苷HPLC检测27-32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27

2.2 线性联系考察27-28

2.3 重复性试验28-29

2.4 精密度试验29

2.5 稳定性试验29-30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30-31

2.7 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含量检测31-32

2.3 内生菌J1鉴定32-35

2.3.1 内生菌J1形态学鉴定32-33

2.3.2 内生菌J1分子生物学鉴定33-35

3 讨论35-37
第三章 内生菌J1诱变育种37-43
1 材料与策略37-39

1.1 材料37

1.1 出发菌株37

1.2 主要试剂37

1.3 培养基37

1.4 主要设备与仪器37

1.2 策略37-39

1.2.1 孢子悬浮液制备37-38

1.2.2 基础培养条件38

1.2.3 HPLC检测转化率38

1.2.4 诱变处理38

1.2.5 高转化率突变株筛选38

1.2.6 遗传稳定性试验38-39

2 结果与浅析39-41

2.1 诱变处理39-40

2.

1.1 紫外线诱变39

2.

1.2 ~(60)Coγ射线诱变39-40

2.2 高转化率突变株筛选40-41

2.1 初筛40

2.2 复筛40-41

2.3 遗传稳定性试验41

3 讨论41-43
第四章 突变菌株UJ1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探讨43-62
1 材料与策略43-47

1.1 材料43-44

1.1 菌种43

1.2 主要试剂43

1.3 培养基43

1.4 主要设备与仪器43-44

1.2 策略44-47

1.2.1 孢子悬浮液制备44

1.2.2 基础培养条件44

1.2.3 HPLC检测转化率44

1.2.4 摇瓶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试验44-45

1.2.5 摇瓶发酵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45

1.2.6 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45-46

1.2.7 摇瓶发酵培养条件正交优化试验46-47

1.2.8 发酵罐种子液制备47

1.2.9 发酵罐菌体干重测定47

1.2.10 10L发酵罐验证试验47

2 结果与浅析47-60

2.1 摇瓶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试验47-51

2.

1.1 虎杖添加方式及其浓度对转化的影响47-48

2.

1.2 碳源及其浓度对转化的影响48

2.

1.3 氮源及其浓度对转化的影响48-49

2.

1.4 磷源及其浓度对转化的影响49-50

2.

1.5论文导读:上一页12

金属离子及其浓度对转化的影响50
2.

1.6 有机溶剂及其浓度对转化的影响50-51

2.

1.7 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转化的影响51

2.2 摇瓶发酵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51-53

2.1 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51-53

2.2 培养基验证试验53

2.3 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53-56

2.3.1 温度对转化的影响53-54

2.3.2 初始pH对转化的影响54

2.3.3 转速对转化的影响54-55

2.3.4 装液量对转化的影响55

2.3.5 接种量对转化的影响55-56

2.3.6 时间对转化的影响56

2.4 摇瓶发酵培养条件正交优化试验56-58

2.4.1 培养条件正交优化试验56-58

2.4.2 培养条件验证试验58

2.5 10L发酵罐验证试验58-60

3 讨论60-62
结论与革新点62-63
参考文献63-69
致谢69-70
作者介绍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