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从“教学”到“导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10 浏览:12978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自主教学模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探索和创造性,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对自主学习做出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自主学习
1 简述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理由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忽略了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现代教学普遍呼吁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这也是自主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但是有一些教师却是过分放任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课堂上,有些教师经常性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就直接进入小组讨论,自主发言。教师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这就有可能出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足,难以完成课堂任务,反而起不到正常的教学作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1.2 教师教学策略单

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低下

当下大部分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还是采用学生简单的阅读文章,了解一下中心思想或者段落大意的传统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不但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降低课堂的活跃性,以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1.3教师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取舍不当

每一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尽管有些老师也是希望能够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这种知识的提取能力就是比较弱的,大量的知识涌入,很容易对他们造成混乱。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尽可能多的传达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没有错,但是这应该有一个前提或者的界限——适当取舍,抓住重点。广而泛的教学并不适合小学生这个阶段,应该抓住重点进行进入的讲解,不要让语文阅读课程成为“走过场”。

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自己在潜意识里面乐于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课程上就可以做到有所取舍,更能够抓住重点,也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延展性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一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都是对某一个成语的解释,在学习这些文章之前如果学生可以通过词典或者是网络提前了解一下这些成语的含义,在阅读课本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容易。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比如给学生将一些具有激励性质的故事,适当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1】
其次,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小学生的思想还是处在比较单纯的阶段,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单纯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进行学习。他们对学习目标的概念也比较模糊,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是学生对学习目标有直观的认识,然后逐渐深入,让他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前期,应该多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影响,让他们先确定近期目标,近期目标的实现可以比较直接的提现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远期目标相对来说比较远,实现起来比较慢,小学生因为长期看不到成果容易缺乏自信心,缺乏进取的动力,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同时,教师还应该起到认真监督的目的,让学生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可以真正的实现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想想。一名好的教师以及好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小学生在启蒙教育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教师一定要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这一课程来说,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步骤。在小学阶段,一篇课文中会出现很多生字词,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标出自己不懂的生字和新词,教会他们利用字典的习惯,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的知识。要做到会认、会读、会写、会用,会提理由和解决理由。

2.2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自主学习就是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自主学习的课堂是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学习的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学生才可以畅所欲言,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习。虽然小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但是他们富有想象和创新的想法,也会经常带给教师灵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的提现就需要前面讲到的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已经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在进行主体的讲解,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现理由,提出理由,最后通过生生交流或者师生交流的形式解决理由。如教材中《幸福是什么》这一课讲的是三个孩子他们通过劳动帮助别人收获幸福的过程。老师可以先整理出一个大概的线索,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中三个孩子他们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然后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交流一下,他们认为什么是幸福。
小学语文阅读本身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就是需要不断的在理由中探讨,不断的进行互动讨论,从而达成共识性理解,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好的教学策略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多运用以往学习中的知识解决当前的理由,既可以温故又可以知新。【2】

2.3课后培养小学生重复温习的习惯

课后可以给小学生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任务,以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为目的,并进行适当的延展,推动学生学以致用。比如《一个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就是与当下资源保护有关的文章,讲的是一个村庄不断的砍伐树木,许多年过去之后,因为缺乏植被的保护,村庄被洪水淹没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体会一下这篇文章背后的意思,找一下身边有论文导读:
哪些资源?我们身边或者学生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等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温习课本的内容,还可以潜意识让他们懂得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在阅读教学开展自主讨论式学习模式

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叙事性课文为素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式阅读。叙事性课文的自主谈论教学策略的开展也深度的结合文章内容,理由情境的设置和讨论形式的开展要紧扣课文中心思想。教师设计的理由情境主要有:课文中内容有哪些关键性的线索?故事是在怎样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下发生的?这些背景对故事的开展有什么影响?文章有哪些情节让人感到高兴/惊讶/感叹/疑问吗?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针对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提出的理由主要有: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都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文章中分别有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们的性格?同学们最喜欢/同情/厌恶…哪些角色?请同学们说一下理由是什么?文章中人物甲和乙的关系是什么?【3】等等诸如此类的契合文章内容的理由能推动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扩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此策略的教学重点包括:指导学生掌握文章重点词汇,辅导学生进行流利且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由理由情境结合自主讨论的策略使学生品味文章的构思、语言并感受不同的人物特征,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不同语态的实际表达方式,通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本写作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结束语: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实行从“教学从“教学”到“导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到“导学”的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是适应我国教学要求的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应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启发性作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丽兰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2(3).
[2] 许福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 , 2012 (9) .
[3] 冯秀梅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 青春岁月.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