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试论试论高中政治课堂教师有效提问办法题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28 浏览:159773
论文导读:
好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阔性。根据吉尔福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课堂提问一要拓宽问题,我们不应该问“下雨天出行,我们如何改进雨具?”而应该问“下雨天出行,我们怎样才能更好避雨?”二要分解问题,问题越具体、越明确,就越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提取信息的线索,从而增加问题解决的机会。三要常打问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质疑。四要快速联想与中止评判,在群体或小组讨论时使用快速联想,鼓励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批评。

一、提问内容的设计方法

设计问题的内容要求问题的深浅难易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紧扣重难点,突出关键。
1、难易适度。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7ctime.com
,就是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可以达到的问题解决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为此,课堂提问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难易适度,问题过易处在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问题过难超过“可能达到的水平”或处于“较高水平”,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注重“双基”。注重“双基”就是要根据学生特点围绕“双基”正确设计低水平问题和高水平问题。从问题的水平层次上说有低水平问题和高水平问题。据研究,一般高中一年级以下的学生大多喜欢直问直答式的低水平问题,高一以上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拐弯儿”式的高水平问题。无论是低水平问题还是高水平问题都必须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提问应围绕“双基”,根据学生需要,恰当使用低水平问题和高水平问题。
3、突出“关键”。设计问题突出中心和关键,具体表现为突出“六点”,即重点、难点、热点、联结点、疏忽点、易错点。教师在综合分析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六点”的具体内容,依据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将“六点”化为问题。

二、提问的表述方法

设计问题的表述要求问题的语言表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问题的逻辑排列次序和网络结构要科学。
1、符合学生的认知表征。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要采取不同的表征方式。布鲁纳将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或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对同一知识的表征是有差异的,不同的表征对建构新知识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对“商品”概念的表征,高一学生在学习商品概念之前主要是映象性表征,具体的商品与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映象)成对应的等值关系。但不同个体由于阅历不同、知识面不同,对实物的具体类型、数量的了解大相径庭,偏僻农村的学生对大米、蔬菜等很熟悉,繁华都市的学生热衷于电脑、汽车等。他们都知道商品是有用的,是用钱买来的。据此提出“请你概括地列出现实生活中你熟悉的商品种类,并简要分析这些商品有何共性?”这类侦探基础性的问题就符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商品知识的“这种”表征方式。
2、按由浅入深的次序排列问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问题应按由浅入深的次序进行排列。例如,学习“我国税收的性质”时,先描述我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税收来源和用途后再提问:(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2)从哪些角度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3)比较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与资本主义税收的性质的异同。这三个问紧紧围绕“我国税收的性质”这一中心问题,遵循建构主义“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路线,按从易到难的次序进行排列。
3、形成具有网络结构的问题体系。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主张教给儿童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布洛非(J. Brophy)等当今建构主义者十分重视知识的网络结构。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不是新旧知识的简单相加,人脑对知识的储存也不是零乱无章的。课堂提问应先设计适当的学习情景,根据情景把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化为具体问题,再将具体问题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问题体系,组成知识网络。

三、呈现问题的方法

呈现问题是指课前设计的论文导读:问题的气氛。点名答问应是对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一种奖励。上一页12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呈现给学生,用什么方式呈现,怎样应对突发情况而改变预先设计的问题。
1、找准提问时机。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同的课堂、不同的环境是不同的,也受自身情绪的影响,课堂提问要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求知强时提出,当然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喜欢在某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提问,这种提问会引起被问同学的反感,也不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思考。呈现材料和提问的先后次序应由教学目的来决定。
2、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能满足全体学生或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个别学生或极少数学生的需要。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向全班同学呈现问题而不是先点某个同学或某组同学的名再提问,如果不这样,未被点名的同学就不会积极的思考问题。请某个同学回答问题应注意:该同学能全部或部分回答问题且答案具有代表性,不能要求不会回答的同学答问,否则他会因不能回答而感到没有面子,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把答问作为对上课走神或表现不好的同学的一种惩罚,否则难以形成和谐、积极讨论问题的气氛。点名答问应是对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一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