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重在立足文本试述重在体验试述拓宽视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47 浏览:11832
论文导读:
摘 要: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教师分析文本要实在,要尊重教材,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挖掘文本要深入,要挖掘文本内容的欠缺、审美情趣、构思技巧等丰富的内涵;拓展文本要宽广,通过比较阅读、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开发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实在;深入;宽广
1992-7711(2013)14-067-1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有了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这是对语文教材的凭借作用的确切说明。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文本?我觉得应该做到三点:实在分析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宽广拓展文本。

一、实在分析文本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工具和依据,教材的科学性、示范性、权威性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对待教材必须持有的基本态度:要尊重教材。因此,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做教材阅读的先行者,掌握好其内在规律,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有人将阅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解性阅读,就是根据理论课的问题来讲,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意思,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等等。分析这些要点必须遵循作者和编者的原意,不要脱离文本。可是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时喜欢发挥,分析文本的随意性比较大,这就容易使学生的理解产生偏差。一次听一位年轻老师上《木兰诗》,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该老师组织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方式,对诗中的人物也由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时非常活跃。学生认为木兰勤劳淳朴,英勇矫健,不慕名利,忠孝双全,这些理解理所当然是符合文本的。可是有学生回答说木兰谦虚谨慎并将“木兰不用尚书郎”作为理由时,老师竟然也加以肯定,使人啼笑皆非。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无论何种改变都不可以抛弃文本的原意。美其名曰开放创造有个性而背离文本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新课程不只是传统的“文本课程”,而是能够被老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体验课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创造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比如要重视直观形象和动作经验,善于利用实物、教具、插图、表演等启发学生体验更接近文本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思路等。师生形成的共识也应该以明确而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有的资料说《安塞腰鼓》一文的主旨是:表现了人们挣脱、冲破、撞开一切压抑、羁绊的力量。这种书面化的表述容易理解吗?不妨换一种说法:表现了西北人民冲破束缚和阻碍的强烈愿望。这样岂不更好?

二、深入挖掘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如果语文只停留在理解性阅读上是远远不够的。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阅读,就是在理解性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发挥必要的想象和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材料进行补充、完善、深化、探究等这些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即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挖掘。
在我们的教材中,大量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比如挖掘课文内容的欠缺,挖掘文本的审美情趣,挖掘文章的构思技巧等。
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不少含蓄的名篇佳作。对此,我们在阅读时就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作品的情节、意境作深入的领会。往往想象越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就越深刻。一般来说,作者在进行文章写作时,详略的安排都是很恰当的。我们在教学时,对文章的详写的内容,理所当然要做重点分析讲述,而对次要的内容,绝对不可以任之放之。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对略写部分加以扩充延伸,往往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三、宽广拓展文本

文本的拓展有多种形式,可以通过同一作者或者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来拓展,比如,学习《女娲造人》一课,可以选读数篇经典的古代神话从中领悟这种体裁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也可以通过写作来拓展,比如学完《丑小鸭》可以通过续写来丰富对丑小鸭形象的理解;学完《木兰诗》可以通过改写来进一步表现木兰的性格特点。
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光在课内凭借语文教材来完成是远远论文导读:
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和其他途径来提升拓展的宽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也是拓展的一个好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既能提供了新的知识,又为学生研读文本,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帮助。比如《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读来气势恢弘,让读者的心灵随之激荡,如果在朗读的同时播放打腰鼓的视频,既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关于课程资料的来源,应该主要来自生活,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也主要从生活当中挖掘。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拓展要掌握一个度。比如教《竹影》一课,我们可以用中国画《风竹图》作为拓展的材料,目的只是让学生粗略感受中国画的“神似”。如果就此大谈中国画的特点,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那样的拓展就违背了初衷。我们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拓展的时机、内容和宽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立足文本的拓展,既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