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党报党报涉农经济新闻目前状况及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44 浏览:59570
论文导读:若干策略。一、研究的缘起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深化,党报长期受人诟病的话语方式,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普遍问题。与党报的严肃刻板相比较,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则以它的贴近性、生活性和可读性,在传媒市场上如鱼得水,获得读者的认可,中国报业由此出现了“都市报现象”。从传播的规模、效果、内容的对比来看,党报的主流
【摘要】党报涉农经济新闻具有专业性、政策性、指导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涉农经济新闻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党报涉农经济新闻应对策略,提出党报涉农经济新闻需要提高报道质量、选取多维报道视角、进行图文组合和故事化叙事等策略。
【关键词】党报涉农经济新闻;特点;现状;对策
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帮助受众深化对经济现象的了解和对经济信息的满足,是党报赢回日渐边缘化的主流地位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掌握经济新闻特点的前提下,找出经济新闻的实际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而进一步探索党报经济新闻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党报经济新闻发展的若干策略。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深化,党报长期受人诟病的话语方式,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普遍问题。与党报的严肃刻板相比较,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则以它的贴近性、生活性和可读性,在传媒市场上如鱼得水,获得读者的认可,中国报业由此出现了“都市报现象”。从传播的规模、效果、内容的对比来看,党报的主流地位已然开始动摇。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每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经济中,从个体到集体都关注经济、关注利益。传播经济知识,帮助人们透过个别的经济现象,整合提升为理性认识,经济新闻是最为高效、便捷的途径,这也是其越来越受公众关注的原因。然而,与日益增多的对经济新闻的需求相比,经济新闻目前存在的呆板、生硬、专业性强等问题,成为横亘在媒体和读者中间的拦路虎。目前,涉及经济建设的“主题报道”量占绝对优势。在新的传媒变局下,能否打造好经济新闻主题,成为党报经济新闻报道战略转型的重要课题。
在“十二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拐点。农村经济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涉农经济新闻在经济新闻报道中,乃至整体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和分量越来越重。记录涉农经济生活,剖析涉农经济现象已成为客观所需,也是读者关注的热点。因此,党报的转型能否成功,涉农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党报涉农经济新闻报道的特点及现状

(一)党报涉农经济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涉农经济报道是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的收入有直接影响,报道方针、报道内容、报道对象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直接关系的报道。
涉农经济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与经济工作、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具有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性、接近性等共性特征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涉农经济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经济领域的现象和情况进行报道,难免会涉及经济业务方面的问题,而涉农经济报道则还需要对农业科技的熟悉了解。同时,对一些深入报道,就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还要具备理论素养,能够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问题阐述见解。但新闻报道又不同于学术论文,新闻文本既要把问题说透,又要深入浅出,让受众能够看得进去、看得明白。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在业务性和新闻性之间进行适当的平衡。
涉农经济新闻具有政策指导性。经济新闻报道的主旨是配合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宣传阐述,这使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吃透经济政策,做好政策传达工作,是经济类新闻写作的重要要求。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新闻报道不同于工作总结,经济新闻工作动态报道、人物报道,不能不加变通地直接引用政府的政策条文,要用通俗的语言,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入手,让读者看懂政策精神。尤其要考虑到涉农经济新闻的主要受众——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习惯用语。
涉农经济新闻具有服务实用性。涉农经济新闻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服务上。经济法规政策、市场行情、生产供需、交通状况,以及资源分布、生物科技、消费心理等,都与受众的利益相关,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涉农经济信息都是其关注和追逐的重点。

(二)党报涉农经济新闻报道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民本位意识淡薄。当前,经济类报纸的新闻写作普遍存在着可读性不强、亲近性不够的问题,政府机构在涉及“三农”问题报道时占据了主要角色,有关领导和政策条文的资料偏多,报道内容多以工作业绩为主,而农村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农民朋友的喜怒哀乐等鲜活生活,却没能表现出来。作为最为大众的农民群体却越来越沦为传播中的弱势群体,体现了新闻报道官本位色彩的浓厚,民本位色彩的淡薄。因此,将新闻主体摆正,真论文导读:
正以普通农民作为目标受众成为涉农经济报道的首要任务。
2.实用性不够强。目前,涉农报道的指导思想还是偏重于宣扬农村建设的成果,以及宣传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与信息的重要性。诚如前文所谈到的,涉农经济新闻具有专业性和政策性的特点,使得报道本身想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现实用性的难度增加,一些报道沦为呆板政策和理论知识的传声筒。同时,传播动机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好用实用的信息缺位,使得涉农经济新闻的指导性不够,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便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信息的时效性差。样板经验报道虽然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信息从发生到传递的周期过长,使得利用价值难以达到。一些市场波动等信息虽然是硬新闻,但传播周期较短,也往往在问题聚集到一定程度,已经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后,才易被感知,因此也具有滞后性。
3.人文关怀缺失。同时,目前的经济报道大部分仅仅停留在科技发展、经济效益、发展速度、财富增长等物的层面上,对经济发展中的破坏环境、人性扭曲,以及对这个过程中人的创造才能、情感理性等的叙述和剖析,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只有从最普通的大众农民的角度去观察,或者“以非经济”的视角进行经济报道,才可能使报道富有人情味儿,走进百姓的心坎,也只有得到了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党报的权威性才能真正稳固。
4.反馈机制尚待完善。农民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体,也是涉农经济新闻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党报要搞好涉农经济报道就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党报要依靠农民的力量,就不能用教育者的姿态指导农民的工作,否则,即使是贴近农民的记者编辑,也很难在有限的走访调查内打开新闻报道的思路,报道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也就更无从说起。另一方面,农民也希望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反馈他们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7ctime.com
的需求。而激发起农民对党报的内在热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无疑是建立完善读者反馈机制。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