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861 浏览:57892
论文导读: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对于稚气的初中生,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运用信息体技术构建图文并茂的彩色活动画面,无论对设置教育情境,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挂图、单调的讲解要有效得多,超过了“实验+讲解”的教学效果,把抽象化为形象,营造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迫切要求教师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

二、变微观物理现象为宏观物理现象,便于观察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势必要求教师重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各种基于网络背景的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个别与协作学习模式,网络讨论教学模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和感知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验证,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而不少物理现象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难以观察,有些虽不是微观世界的,但肉眼难以直接观察到,这是传统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比较顺利地予以解决,反映在投影屏幕上的物理图象,将微观现象变成宏观现象,可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磨擦起电时,原子推动电子使物体带正电,原子得到电子而使物体带负电这一物理现象,可运用投影方法,描述电子的得失清晰而明朗,从而将微观现象变成可直接观察的宏观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形象地感知这一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物理现象,从而有效地掌握这一知识。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生的网上学习跟网下学习结合。网上学习包括通过上网查找、阅读和下载,获得必要的学习材料,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咨询等;网下学习主要包括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网上没有的学习材料,进行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理解、整合获得的学习材料,以及进行交流、讨论等。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