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消极心理成因与应策略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11 浏览:97134
论文导读:
摘 要:当前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比较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语文学习和语文高考的备考。本文列举了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四种消极心理,分析了产生这些消极心理的成因,并提出了矫正这些消极心理的主要策略,指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建立信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提升,在高考语文中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语文学习 消极心理 形成理由 矫正策略
尽管在高考中语文的分值占很大的比重,但在现实中,有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每况愈下”,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他们对语文更是表现出了一种得过且过的“无所谓”态度。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列举了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几种消极心理,分析了形成这些心理现象的理由,并提出了克服这些现象的具体办法。

一、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几种消极心理

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消极心理主要有四种:

1.认为语文容易,轻视语文学习

这部分学生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语文时没有花时间,更没有花精力。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和复习搞“突击”在高考中也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数,因此语文学科成了被他们“遗忘的角落”。

2.疲于应付,得过且过

高考和教师的双重压力迫使一些学生对语文产生“热心”。然而他们的这种“热心”,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应付,认为语文学习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在学习中的主动深思、主动研判,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

3.焦虑心理作祟,学习信心缺失

一些学生尽管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由于底子薄和学习策略的理由,考试成绩仍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于是乎,他们原有的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也丧失殆尽,导致心理焦虑,无所适从,思维僵化。

4.投机取巧,企望“题海捞针”

有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本上的东西高考不会考,因此他们投机取巧,放弃课本,无选择地做各种各样的练习,企望在“题海”中能碰上好运,“捞”到高考试题或类似高考试题从而一“捞”永逸。

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消极心理的成因

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消极心理的成因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1.急功近利,让课本束之高阁

对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在认识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有的学生急功近利,一旦努力后效果甚微,就一蹶不振,信心全无,导致语文成绩下降。其实,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重视能力考查是高考语文的一个特点。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有显著效果。也有一些学生对语文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关系在认识上有严重偏差。审视分析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走势,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命题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课外,对此一些教师和学生便错误地认为课本对高考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本来就有投机取巧心理,企望“题海捞针”的学生对各种“精编试题”更是“顶礼膜拜”,把语文课本“打入冷宫”。殊不知,高考试题是“流”,而语文教材是“源”,这正是“题目在课堂外,答案在课本内”。

2.偏科现象严重,调控能力较差

在高中阶段,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一些学生轻文重理的偏科现象仍比较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理由是理科的试题没有弹性,有很高的透明度,其答案也是唯一的,学生做对这样的题目有强烈的成就感。而语文的题目恰恰相反,既有弹性,透明度也比较模糊,而且答案也并非是唯一的。有的学生煞费苦心地完成了作文,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却因不切题意等理由而被教师“毙”,导致“满盘皆输”。与其如此学语文“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不如做效果“立竿见影”的理科题。学生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失去了调控文理科学习关系的能力,对语文愈发“敬而远之”,把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在了理科学习上,将语文中的“阅读与理解”这类“软作业”丢到一边去了。

三、矫正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消极心理的主要策略

1.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会在其心中产生一种目的。而这种目的则能有效地推动行动,而行动又能优化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消极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学生自认为通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现在学不学也无所谓了。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发展需要语文,也离不开语文。如果让学生感到自身的发展需要语文,那么他们就会把主动学习语文付诸实际行动,而且他们始终会表现出一种刻苦钻研的心态。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语文作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才会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兴趣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的驱动力,有了兴趣学习才能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因此,教师应善于把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情境激发出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使他们学得更活泼、更主动。例如,对于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策略的复习,学生在理解中感到最难以把握的是《诗经》中的“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对“赋”“比”“兴”各自的内涵,朱熹作了准确、精辟而简洁的说明,但是教师如果仅仅对“赋”“比”“兴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消极心理成因与应策略略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的内涵做字面上的阐述,一是很难阐述透彻,二是学生会感到非常抽象,很难理解。那么如何才能使“赋”“比”“兴”概念变得浅显、具体、形象呢?笔者在授课时把通俗歌曲融入对《诗经》“赋”和“兴”的讲授中。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在对“赋”的概念解释时,笔者就引用了电影《红高粱》插曲:“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向学生说明这种直接陈述其事的手法就是古代所言之“赋”。“兴”指借一物来引起他物,触景生情。在讲授“兴”的概念时,笔者引用了电视剧《篱笆》的主题曲:“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向学生说明“论文导读:综上所述,语文是工具学科,学好语文可以有效地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应及时发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中消极对待语文学习的理由,在分析理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建立信心,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提升,在高考语文中有新的突破。上一页12
托物以起兴,借物以表情”的含义。用这种以情境来帮助学习的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自然消除。

3.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充分感受学习语文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对于学好语文非常重要。高三学生学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在学习中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如果语文中的某次检测成绩不理想,他们马上就会萎靡不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和分析失败的理由、树立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设法让这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将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定位在“现代文阅读理解”“诗词鉴赏”和“新材料作文”上。因为,即使是一次小小的成功,对他们而言都是“巨大”的成就,对他们树立自信心作用非凡,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语文是工具学科,学好语文可以有效地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应及时发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中消极对待语文学习的理由,在分析理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建立信心,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提升,在高考语文中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