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构建基于关联主义计算机文化基础性学习系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42 浏览:22605
论文导读:
摘 要 关联主义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实践观、创新观等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符,有利于学习者寻找和加固个人学习通道。
关键词 关联主义;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性学习系统
1671-489X(2013)36-0019-03
1 理由的提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体系2008(CF2008)》指出:非计算机专业要确立以应用为目标的教育思想,要以应用为目的和主线组织教学。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据调查,有86%的学生表示喜欢该门课程。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些不满意的地方:1)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够,如文科学生更喜欢文档编辑、图案设计,而理科学生对Excel等数理统计软件更感构建基于关联主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性学习系统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兴趣;2)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实际的需要[1],如教材还在以Office2003为中心的时候,Office2010早已为大家所接受;3)缺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于大班教学无法完全满足个别学生的特定要求,所以课后自主学习成了学生提高自我的法宝。
2 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关联主义的耦合性
关联主义(Connectivi)是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的。西蒙斯认为学习是一种发生在模糊不清的环境中的动态过程,关联主义是一种经由混沌、网络、复杂性与自我组织等理论探索的原理整体[2],可以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3]。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门数字时代的入门课程,有新陈代谢快、内容跨度广、知识碎片化等特点,与关联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实践观、创新观等核心观点[4]有高度的耦合基础。
知识观 关联主义认为,知识是一种组织,并非一种结构,知识由普罗大众创造、传播、修改、完善、更新甚至扬弃。同时,西蒙斯引入知识流的概念,并把知识流与知识网络组织比作石油与石油管道[5],特定的知识流总会给时代淘汰,但其流通的管道却永不过时,所以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深化,更应该充实通道的建设。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流具有普遍性、多元性、片段性、时效性等特点,单单依靠强硬记忆无法推动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合适的学习通道尤显重要。
学习观 关联主义注重学习通道的建设,希望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作用建构”构建自己的学习网络和知识网络。学习网络结点可视为外部结点,是形成信息和知识源的结点;知识网络结点可视为内部结点,学习者通过心智的调整、重塑来反映新环境和新信息,保持知识的时代性、持续获得经验以及创造新知识。一般认为外部结点可以是人、书、网站、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源[6],内部结点则通过个人的思维能力来反映。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需要新的学习理论支撑,因此通过研究性学习构建增强型的个人学习网络(通道),可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者主体地位、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的特点。
实践观 关联主义认为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施,仅仅了解知识的变革、明白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实质性作用。在解决实际理由的过程中,针对相关理由选择有效的工具与手段,就是一种决策的能力。更进一步,关联主义认为培养决策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正是基于这种决策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这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也是相互吻合的。
创新观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强调知识的迁移、学习的扩展[7],关联主义体现不同领域、理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力。关联主义认为创造能力是指看到现有思想或概念之间的新联系,建立新的现实的能力。创造能力包括构建、改革、创造、解构和再造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正是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目的。
3 研究性学习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关联主义的研究性学习系统建立在互联网所提供的时空平台之上,互联网能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有效组织、合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正是关联主义对学习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鉴于关联主义的内涵,本文提出研究性学习系统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研究性学习系统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本研究利用IE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和ActiveX技术,以B/S(Browser/Server)架构来开发“计算机文件基础”专题网站。这样一方面通过成熟的技术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在课堂内外轻松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
系统组织结构设计 基于关联主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性学习系统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组成要素分析如下。1)学习者: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性别、年龄、地域、学习策略、学习交互、运用媒体的能力都不尽相同。2)专题网站:专题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共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学习大纲和学习任务,支持学习者注册。3)社交网媒:学习者通过社交网媒获取资源、分享资源、与其他参与者协作学习,建立有效的学习通道。4)群组:基于事先分配的任务,群组研究学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感兴趣的理由。5)RSS聚合工具:学习者通过微博、论坛、群等聚合相关信息,达成共识。6)课堂讨论总结:分小组表述相关研究成果,接受并回应质询,实时交流,激活新思路。7)教师:充当指导员及裁判角色。8)协调员:收集群组讨论信息,调配人力资源,处理群组间的交流理由。
4 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发现理由、提出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笔者根据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具体情况,以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1)班的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时间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每周安排4节课,笔者将其划分为“课题准备、课程简介——确定主题、成立小组——研究实施、建立通道——论文导读:
总结交流、共同提升”4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前两节课在星期一,后两节课在星期四,中间有三天半的时间供学习者搜索研究相关资料、解决理由,正好为学习者建立有效学习通道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课题准备、课程简介 1)教师利用教材、PowerPoint等多媒体介绍课程内容、学习大纲;2)教师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从教学单元选择若干可研性、目的性、创新性都比较高的课题供学习者选择;3)教师介绍课题的基本要求、研究目的、研究规范和已有的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者深入深思理由。
确定主题、成立小组 1)学习者初步了解课题、讨论课题,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和个人兴趣确定研究课题;2)小组内部第一次交流讨论,明确课题重难点,推选负责人(协调员),以及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具体任务,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研究实施、建立通道 1)学习者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的分工查阅资料、检索信息、寻找信息源,达到建立有效子通道的目的;2)回到课堂,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有效信息、筛选有效信息源、建立较为完善的学习通道;3)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验证相关实践操作,检验学习通道的效度,共享学习通道的利好,并回应第一次讨论时候明确的重难点;4)小组成员全面掌握课题内容的学习通道,在此基础上反思重构,建立个人内部的知识网络结点;5)小组负责人记录研讨成果,整理成文,并上传专题学习网站,供其他小组阅览学习以及质询。
总结交流、共同提升 1)各小组自由安排成员表述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学习通道;2)全体组员接受其他小组的质询,回应质询,分享学习心得与学习通道;3)在答辩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4)组内成员互评、小组之间互评,促使学习者更进一步深思理由;5)教师对小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点评,肯定学习通道的建设,并预告下一教学单元的有关课题。
5 结语
基于关联主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性学习系统强调学习通道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1)班的学生普遍取得较大的进步。据调查,该班97%的学生通过了2013年7月份的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93%的学生对基于关联主义的研究性学习较为满意。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反映还没有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海洋越来越浩繁[8],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甄别信息建立有效学习通道的决策能力和知识迁移重构的创新能力。目前基于关联主义的学习理论还处于探讨发展的上升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研究来证明,笔者将在后续工作中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皓怡,李秋萍.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深思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12-14.
[2]张汇芬.关联主义学习观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4):33-35.
[3]樊.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4]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联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34-40.
[5]西蒙斯.李萍,译.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8):9-13.
[6]陈君贤.关联主义:网络学习环境下劣构理由表征的新取向[J].中国远程构建基于关联主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性学习系统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教育,2009(8):19-22.
[7]王洁.基于CCAI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性学习系统构建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6):117-121.
[8]邹显春,张小莉,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2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