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工科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探析-中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60 浏览:17510
论文导读:
摘要: 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将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产生影响。作者基于亲身参与对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基本情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了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及其教育方面具有明白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能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等优点,也指出了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及其教育方面存在提高人文素养的行动不积极、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平较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加强措施
2010年开始,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积极探索交通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力培养引领轨道交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强化公共基础课程、加强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软实力。一个高水平的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该计划实施一年多的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了一次面向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抽样问卷调查。本文是在对41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基础上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对新时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教学改革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围绕人性完美而展开的如何做人的教育,它主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转化、培养,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道德性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调查结果看出,新一轮的工科专业培养方案显示出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1.工科大学生基本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33%的学生比较清楚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53.3%一般了解,仅13.7%不清楚。另外,71.7%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内涵应具有人文思想关怀,64.6%认为应具有广阔的人文知识,63.7%认为应具有自觉践行社会核心价值的精神,55.7%认为应具有较强的文学理解能力,48.1%认为应包括密切关注人的发展与幸福,41.5%认为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41%认为应具有超功利价值取向。

2.工科大学生基本能认识到人文素养及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56.6%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和技能一样重要;37.8%认为很有必要,但不如技能重要;仅有5.6%认为远不如技能重要或无所谓。另外,77.8%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能促进工科学生精神世界和内在情感的丰富,70.8%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60.4%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自由全面发展,59.9%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人文精神的丰富,45.3%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工科大学生对自己的人文素养评价不高。

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比较好的学生仅占10%,认为一般的近60%,认为很差的近30%。在最缺乏的人文知识类别中,57.3%缺乏经济类知识,50.2%缺乏文史哲类知识,49.8%缺乏管理类知识,48.8%缺乏法律类知识,46%缺乏艺术欣赏类知识,33.8%缺乏政治理论类知识,23.9%缺乏教育类知识,

2.8%缺乏其他类知识。

2.学校的培养模式对提高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不明显。

对“影响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大因素”的调查显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风气与环境、国家教育体制和机制四个因素中,近60%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同时,23%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的培养模式对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作用较大,44%认为作用一般,33%认为作用较小。对学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之处的调查结果显示,58.2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枯燥陈旧,53.52%认为人文活动流于形式或功利化,53.05%认为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4

4.13%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

3.工科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实际行动不够积极。

工科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出现“认识上正确,行动上落后”的状况,仅有22.54%的学生想过提高人文素养并付诸行动,56.81%想过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行动,剩下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尚未考虑。另外,经常参与阅读人文类书籍、听人文类讲座、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文类校园文化等活动的学生不超过被调查学生的1/3。

4.各类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作用发挥不平衡。

“对学生组织或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人文讲座、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人文类选修、必修课等七种教育资源在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资源效果很好的占20%,比较好的占35%,一般的占30%,比较差的占15%。从总体来看,图书馆资源、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网络资源、人文方面讲座等发挥的作用不显著,总体效果不明显。

二、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与建议

(一)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没有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社会的期望也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脱节的现象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欠佳。

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执著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等方面都需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但是目前的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脱离的现象。一方面受“重理工轻文史”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在过去较长时间里,以理工学科专业为主的大学不少师生把进大学单纯看做是掌握一门专业和技能的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论文导读:
文www.7ctime.com
手段,形成了重理工技术、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倾向。不少专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方面,对教书育人重视不够,不注重自身教育、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甚至部分教师缺乏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介绍知识发展的人文背景和科学精神,忽视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及理工交叉,忽视学生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结合,达不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双赢的教育效果。而不少学生受社会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偏重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走过场,缺乏质疑和探索精神、科学信仰和理性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工科专业培养方案中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课程结构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人文知识体系。同时,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缺乏与科学教育高度关联的知识,又缺乏针对性、时代性与实践性,无法激起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对工科大学生没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另外,人文教育自身也出现了知识化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忽视人的培养和完善。而工科大学生由于平时学业负担较重,普遍不喜欢用刻板单调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调查数据也显示工科大学生青睐用实践性、个性化的方式来提高人文素养,而作为提升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主渠道的人文类课程学习却不受欢迎,这种状况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人文水平的提高。源于:论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