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 推荐

由单薄到厚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09 浏览:31151
论文导读: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故事情节、揭示寓意上。细读文章,认真品味,不难发现文章是借助“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意,把文本由“薄”读“厚”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增加提示语,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究;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对寓意进行升华。

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

师:“你从文章的哪儿读出了少年的聪明?”生:“(第三小节)少年要劝说吴王,他不是直接去找吴王,而是在寻找机会源于:论文封面www.7ctime.com
,在等待吴王主动找他说话,我从这儿感悟到少年的聪明。”师:“少年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生:“引起吴王的注意。”师:“书上是这么说的吗?找一找,书上怎么说?少年这么做,他自己是怎么说的?”生:“打鸟。”师:“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生:“我认为应该是为了引起吴王的注意。少年为了不引起吴王的怀疑,当然不能明着说自己是在等吴王。”师:“是啊!多么聪明的少年!这就叫深藏不露、不动声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少年做了哪些?读出来。”生:“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为了引起吴王的注意,他已经顾不得露水沾湿衣裳和鞋子的难受了。”师:“是啊!多么聪明的少年,他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须有所付出。你再带着这个体会来读一读。”生:“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他很有耐心,他一定要等到吴王。”师:“你看,多么聪明的少年!他知道只有坚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带着这个体会再来读读。”
这是我上这节课的片段,抓住少年的目的与做法指导学生来读书体会,从而感悟到少年的聪明。但是,整个教学给人的感觉还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体会,少年还是少年,学生还是学生,没能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未能让学生与少年产生共鸣。若抓住“转”字,进行这样的引导:少年难道仅仅是在“转”吗?在这个“转”的过程中,如果你是少年,你可能会怎么想?想些什么呢?开始“转”时,可能怎么想?第二天、第三天呢?学生也是聪明的,他们可能这么设想。一开始,“我”想:我必须镇静,不能让吴王看出我的真实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这种体会);我必须做出不一般的举动,这样才能引起吴王的注意……(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这种体会)后来“我”这样想:吴王怎么还不来找“我”说话啊!我都等不及了。不行,我不能着急,要有耐心……(教师引导学生再来读出这种体会)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少年的聪明。

二、增加提示语,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究

师:“少年引起吴王注意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出来。”生:“我从‘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这句话中看出来的。”师:“当你读到‘终于’这个词时,你有什么感受?”生:“真艰难啊!”(读)生:“我为了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而感到高兴,付出终于有回报了。”(读)生:“我为了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而感到激动,只要有付出就必定有收获。”(读)师:“少年能这么高兴、激动地与吴王对话吗?为什么?”生:“不能,不能让吴王发现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能引起吴王的警觉。”师:“真聪明,聪明的少年,聪明的你!那么,下面我们该怎么读少年与吴王的对话呢?同桌先练一练。”指名分角色朗读。
抓住“终于”这个词语来体会少年的心情,抓住心情与目的之间的矛盾来指导读书,练读、分角色朗读,通过读书更好地体会少年的聪明。看似达到了理解少年聪明这个目的,上完之后,我还是觉得很肤浅,细想还应该抓住少年的说,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揣摩,探究少年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复的读书才能更好地体会少年的聪明。在体会心情与目的之间的矛盾之后可以这样引导:你们是否发现,少年说话时都没有提示语,少年说时的心情到底怎么样呢?你尝试着给它加个提示语,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的理解不一样,用词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读书效果,通过不断地读,在读中体会、辨析哪些词更为贴切,更符合少年当时的想法。

三、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对寓意进行升华

在引领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理解寓意的基础上,我设计问题:“读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后果。”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到长远利益。”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
看上去,学生应该明白了《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了,但是只是停留在理解这个层面上,还没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认知中。可以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进行拓展延伸,追加一个问题: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学习实际来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学生可以想到很多,比如:星期天,自己只顾玩耍而忘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骑自行车时,光顾着一时的痛快、舒服而忽略了安全……
确立主题,抓住文本的细微之处对学生进行引领,以主人公的身份进行想象,进入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读书加深感悟与体会,从而更好地达到突出主题这一目的。这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文本,去思考,肯定会达到这一要求。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