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丹东城市形态与空间特色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0 浏览:13256
论文导读:
提要:在城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特色是城市发展中至为重要的内容。本文就丹东的城市形态和空间特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丹东、城市形态、空间特色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d of urban’s rapid development, form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ts development.In the paper, several personal opinions of the urban form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andong City are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
Key words: Dandong; urban form;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2095-2104(2012
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特色是城市发展中至为重要的内容。许多具有魅力和特色的城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市,如华盛顿、威尼斯、巴塞罗那、佛罗伦萨等,往往具有优美的构图和良好的空间环境,给人留下深刻的整体美,让人流连忘返。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城市形态与空间特色往往成为城市竞争的有效手段。
丹东市城市建成区东南沿鸭绿江与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城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异国风光尽收眼底,城市形态为典型的带形城市。丹东的“历史遗迹、风景区、湿地,都是未来有意义的空间,是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吴良镛,2007),结合丹东的山水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积淀,可以营造良好的整体城市特色与空间布局。

一、城市用地发展过程

1949年以前,从设治到开埠到日本占领时期,丹东贸易、工商业发展较快,交通便利,对于日本侵华战略地位重要,殖民化程度高。土地利用主要围绕铁路和市场沿江密集分布。朝鲜战争使丹东的政治经济地位被边缘化,从省会城市变为省辖市,重大工业外迁,人口疏散,对外贸易停滞,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减少。改革开放后,丹东地缘影响不利一面开始显现。1991年,国家开放满洲里、丹东、绥芬河、浑春四个东北口岸,口岸开放后,丹东作为辽宁唯一沿江、沿边口岸,却发展缓慢;1992年,国务院批准丹东市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
1999年以后,沿江、沿海、沿边全方位开放,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五点一线”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合作日益加强、全球化不断推进,丹东城市空间发展进入加速扩张时期。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丹东城市在各个历史阶段城市用地拓展过程中比较紧凑,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二、城市发展形态的选择

“紧凑城市”(Compact city)通常被认为是可持续城市的空间形态。根据用地条件和发展可能,丹东适合走 “紧凑城市”的城市发展思路,城市的总体空间形态采用带状组团式的布局,都市区内形成 “串珠”结构的四大组团格局。各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地和绿化隔离带分割开,提供足够的公园、游憩场所,保持人和自然的良好接触,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地区的良好结合,避免建成区的连续绵延;组团间以快速干道连接;同时各个组团有自身的特色定位,组团内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紧凑发展的城市格局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方便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增加公交设施的运营效率以及减少能源消耗。

三、国门地区的城市艺术骨架

城市的艺术骨架是自然山水、文物古迹、特色地区等构成的网络化的城市特色空间,它能够有效的增强城市和地区的适宜性,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同时这种结构化、网络化的城市艺术骨架在吸引旅游、吸引投资和人才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丹东是中朝边境口岸城市,是“国门”所在,城市建设关系到城市竞争力与国家形象,因此要特别注重丹东作为国门地区的城市风貌建设。

1、现有城区的城市肌理的保存和延续

由于历史原因,丹东形成了不同肌理的城市地区,从早期大沙河河口以南的自由路网地区,到日本占领时期的100米见方的小方格网地区,以及后来的方格网城市地区,加之山体间的建设地区,各地区的城市肌理特征明显。
在老城更新的时候,要尊重现有城市路网结构和城市肌理,保存现有的格局特色,不宜对路网进行大的调整。

2、老城区更新改造中的有效控制

在老城区更新改造中,对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对新建建筑的高度和体形要在整体策略的基础上予以考虑,尽量避免对老城区风貌与现有山水格局进行破坏。
老城区内要逐步疏解过度集中的城市职能和产业,积极发展适合老城区传统空间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化博览业,增强城市活力。站前地区通过改造周边历史建筑为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结合绿地广场建设形成丹东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地区。完善沿江沿河带状绿地,结合广场和展示空间建设,形成滨江滨河的文化景观长廊。根据地形条件,沿城市背景山体南部规划多处城市广场,为山江视廊提供通道,同时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向山体过渡的空间。

3、丹东新区规划建设与特色塑造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致力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实施城市区域空间重构,兴起了新一轮的新城建设浪潮。在新形势下,沿海大城市地区发展出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通过现有开发区的转型重构来规划建设新城,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区域融合,这已经逐渐成为沿海大城市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这种园区发展,既不同于原有的产业开发区,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两者优点,这对丹东新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丹东新区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单纯的产业园区开发,也要避免单纯的新城建设,而是要结合产业开发开展新城建设。
丹东新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目前该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并且临近空港和拟建中的通往朝鲜的口岸,在丹东新区建设过程中,更要将产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综合考虑,遵循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山水城市的特色,建设综合性的城市新区。

四、绿块的溶解与步道空间的论文导读:

畅通
时下,小汽车正以迅猛的态势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中,由此产生噪声、尾气排放,停车难等一系列污染和社会问题,造成交通拥堵,出行更难。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是缺乏人性、不适于人居住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可持续的。“步行社区”、“自行车城市”已成为人居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丹东可以借助目前城市空间扩展的契机,利用城区宜人的尺度及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全面开放企事业单位的“专用”绿地空间,铺设星罗棋面、纵横交错的“绿色”步道网络,方便工作、休闲和生活。这一“绿”道网络不是附属于现有车行道路的便道,而是完全脱离车行的安静、安全的“绿色”通道。它把城市的绿地系统、学校、居住区及步行商业街有机结合,加强这些场所的步行或非机动车联系。这样的“绿色”系统的设立,它不但可为步行及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步行通道,也可大大改善城市车行系统的压力。同时,鼓励人们弃车从步,走更加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绿色廊道和环城林带建设

以绿色廊道和环城林带构建起的城市“通风走廊”,已受到世界各国愈来愈多城市的青睐。
打造城市“通风走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构建“绿色廊道”,即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二是建设被誉为城市“绿色项链”的环城林带。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都要强。
丹东在构建“绿色廊道”上有着自已的独特优势。丹东市域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4%,在城市外环线以南,有4700多公顷的山林地与城区亲密接触,以“山水城市”著称的丹东,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利用河流绿楔将周边森林引入城市,打造一条条宽大的“通风走廊”,使江、海、城、山实现对接,为城市带来清新的空气。
结语:
城市形态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好的城市需要有好的城市形态,好的城市形态有利于创造好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的家园,营造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简介:赵永海,男,国家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现任丹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