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551 浏览:69303
论文导读:
摘 要: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
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对于个体心理形成、性格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结构(特指不完整家庭)、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本文着重介绍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结构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 型教养方式
: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96-01
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仅受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更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对于个体心理形成、性格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结构(特指不完整家庭)、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本文着重介绍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由于家庭规模和组成家庭的成员不尽相同,家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由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或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同堂组成的主干家庭。对于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曾经有过不少研究。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学生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
如今离婚率的上升,直接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大幅增加,据瑞典的有关机构对6.5万名单亲家庭学生的调查显示,单亲家庭的学生除了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学生高外,更容易染上酗酒和吸毒的恶习,此外,还时常发生自残和等行为。单亲家庭的子女有以下一些心理特点。
首先,在情绪上,单亲家庭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差;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经常有压抑感、烦恼感、紧张感、恐惧感,有抑郁情绪的人多于正常学生,症状检出率高于正常生;情绪的轻松度、平静度要低些;遇事容易激动,显得“爱憎分明”;缺乏自信心。
其次,在性格上,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变得性情孤僻、内向;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和从众现象的比例偏高;自制能力差,遇事不加以分析,不考虑后果,仅凭一时的感觉和冲动;单亲生的敌对、报复、逆反、嫉妒心理的比例高于正常生,多疑比例也比正常生高;少部分单亲生自尊心极强,并带有很强的反抗性;单亲生较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褒贬,对老师的表扬与批评通常反应强烈,敏感度较强;单亲生比正常生具有较强的忍耐性,且显得成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持久性方面要差些;遇到困难不喜欢求助。
最后,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多数单亲生由于自我开放度不够、不善表达,故交往与沟通、社会适应能力的水平低于正常生。他们往往缺少朋友,而且往往喜欢接近与自己有相同家庭结构的学生。
单亲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和离婚前的各种“战争”来起作用的。当父母感情破裂的时候,相互之间的各种“冷战”、“热战”会给子女以强烈的刺激,使其受惊吓、紧张、恐怖、不知所措,导致思想、行为、精神状态反常。很多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学生呆板、忧郁、孤僻、伤感、自卑,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疾病。
2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期望过高、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孩子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001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中生徐某用锤子把母亲活活砸死的恶性事件,应能给广大家长敲响一记警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养方式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来控制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第三类是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研究也发现,在这种、尊重、父母关系和睦互尊的教养方式下,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显著较低。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言传”,即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孩子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的。家庭是影响人的第一个场所,家长的品格、行为等都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忍耐、表扬、接受、认可、诚实、安全和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耐心、赶集、自爱、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他就会以良好的心理品质从事学习与生活。不少研究指出了家长本身的不良思想品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大多数都是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但这种作用又万万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在对学生开展心理论文导读: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多留心学生背后的家庭因素,分析家庭原因,多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共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聂振伟.雪绒花开20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上一页12

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多留心学生背后的家庭因素,分析家庭原因,多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共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聂振伟.雪绒花开20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