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调动主体参与课堂,提高化学教学实效-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02 浏览:10066
论文导读:识。在化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前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它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施新课程
[摘要]:本文通过自身教学经历,阐述了实施新课程,就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现状中解脱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从转变教育观念、创设问题情景、善用课堂实验等方面去启发、引导学习主体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提高化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程主体参与 教学实效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也指出:“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注意启发、诱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化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前提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它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施新课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最为重要,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诺曾做过一项实验:选择美国3000多所学校的学生用他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在这些学校中,有80%的学生原来成绩不理想,用他的教学方法实验一段时间后,有70%的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在一些学校,优秀的学生达到了80%~90%。这说明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比较大的,能否发展其潜力,关键在于教师教授是否得法,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其二,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要有爱心,要公正的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其三,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新课程下,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上。成功是成就之母,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发现自身的价值,去追求下一个成功。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催化剂”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繁多,对刚进入高一学生来讲显得抽象难懂。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知识教学中,笔者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学生给出“显中性”的结论。为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往碳酸钠水溶液滴加酚酞,学生看到溶液变红了,感到十分惊讶,有了强烈求知欲,笔者接着再用PH试纸检验醋酸钠、氯化铵与氯化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最佳时刻,运用电离理论和化学平衡移动观点,引导他们思考、探索、讨论、表达,让学生自己摸索,得出水解的原理,同时与中和反应对比,总结出“盐类水解”概念。这样既突出了水解本质内涵,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培养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三、善用课堂实验,是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保证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许多知识都必须通过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加以证实,实验中的各种化学现象的出现都能刺激学生思考,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它最能调动学生“我要学”的内在需求。在涉及实验知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变消极机械接受为积极主动思考,参与问题发现和解决,最后通过认知的加工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笔者尝试以下的一些做法:
1.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纵观现有中学化学教材中实验教学内容,我们会发现其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性实验”。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作为教师,只要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几乎每一个实验都可以设计成富有探索性。如做铜、锌、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实验,同学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铜棒上有大量气体产生,收集检验此气体可以燃烧,成功验证铜棒上周围氢离子获得电子被还原为氢气的事实。但本实验尚有可开发之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锌棒上的现象——也同时有小气泡产生,通过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质疑、讨论和答疑等步骤,引出相关知识点,据此继续追问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是用粗锌还是用纯锌效果好等问题。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接受新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品质。
2.重视“失败实验”的功能开发。教师指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就能使学生既享受实验乐趣,又激发学习热情。但在众多的学生实验中,由于种种因素,不可能所有实验结论相同,有时甚至是相反或错误的。作为教师,一方面应要求学生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实验;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做出分析,查找原因,一个失败的实验有时比一个成功的实验更具教学价值。
如做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中没有银镜出现,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查找原因:a.检查试管是否洗干净;b.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否正确;c.实验过程是否有震荡;d.加热时间是否足够长等。最后,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进行评价,不足之处在哪里,能否提出改进意见和设想,然后在班级同学中进行比较、讨论和取舍。
3.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对学生已有的实验原理、课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阅,它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尽管这个过程尚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更需要宝贵课堂时间的投入,但笔者认为这样做值得,这是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需要,更是培养他们勇于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的需要。例如: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喷泉实验”现象。对于“喷泉实验”现象,学生并不陌生,甚至对教材里的实验装置及试剂都记得相当牢固,为激发论文导读: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成为空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思维也变得活跃了,既提高教学实效,又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朱慕菊.教育科
学生创新,可设置不同问题加以引导。
A.中学阶段有哪些气体可以做“喷泉实验”?自然会有相当多同学把思维定势在极易溶与水的气体上(HCl、NH3)。
B.进入实质性的问题探讨。“喷泉实验”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利用物理知识正确回答——是由于容器内外存在压强差造成的。
C.如果把下面烧杯里的水换成NaOH溶液,上面烧瓶里的气体能否改变?学生思索片刻,顿时恍然大悟。
探究远没有结束,上面讨论均属同一种情况,实验装置并没有改变,均利用大量气体被吸收造成内外压强差形成。在教师引导下,联系学生熟悉泡沫灭火器原理,建构由于大量气体产生,造成装置内外压强差也可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再让学生据此道理,在原有实验仪器的基础上,自行对其进行改装、换装,最终可造就另外一道更“亮丽的风景线”。此方法还可用于探究有关气球被吹大或变瘪等趣味实验。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成为空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思维也变得活跃了,既提高教学实效,又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唐晓杰.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3]《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靳玉乐.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