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目标设置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07 浏览:121309
论文导读:和推广,90年代中期进入高校体育课堂。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施行,新的教育改革对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教材建设等提出全新的要求,高校体育向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学生本位性和健康与和谐的方向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
摘要:体育舞蹈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具有验证教学过程是否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目的的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纳,结合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体育舞蹈教学目标设置的基本思想、分析体育舞蹈的功能和以大学生需求发展设置体育舞蹈教学目标,目的是使体育舞蹈教学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解决当前公共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内容参差不齐的局面。
关键词:体育舞蹈 高校 教学目标
课题编号:2010年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项目。
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原始舞→公众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怎么写www.7ctime.com
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交际标准舞”的发展阶段,是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的舞蹈形式。体育舞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得到了迅速普及和推广,90年代中期进入高校体育课堂。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施行,新的教育改革对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教材建设等提出全新的要求,高校体育向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学生本位性和健康与和谐的方向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由于其独有的社交功能和良好的健身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不少学校都将它列入体育选修课程,然而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男女比例不协调,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杂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等问题,阻碍了体育舞蹈这门课程在高校中的顺利推行与发展。究其原因,这与高校公共体育舞蹈选修课没有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无关系。
1 体育舞蹈的功能
1?郾1 体育舞蹈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体育舞蹈是练习者在音乐伴奏下完成各种身体运动,具有一定运动量和强度的运动。有研究表明,体育舞蹈对心肺功能、肌肉协调匀称的发展、骨密度增加、柔韧适能和适当脂肪百分比等有较大影响;还有研究认为,体育舞蹈能增强学生的下肢、踝关节的肌肉、韧带力量、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可使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心率下降,肺活量增大,达到了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对练习者的腰腹力量及柔韧性影响最大。
1?郾2 体育舞蹈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体育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融创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具体的讲,“模仿能力”即随着音乐的节拍与教师一起进行练习的能力,这种模仿能力事实上也是一种快速记忆的能力,而这种记忆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动作技能所必需的基础。“融创能力”则是指学生将已学会的各种基本动作、基本步法通过一定的方法融合与创造性的表现一套完整的体育舞蹈。“融创能力”是一个能使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它使学生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享受体育舞蹈所带来的乐趣。“审美能力”是最能表现体育舞蹈特点的能力,体育舞蹈是融艺术、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集心理学、美学、体育学等学科知识的一项多学科体育项目,通过不断的练习,练习者能够逐渐体会到蕴藏在音乐、服饰与运动中美,并知道怎样通过音乐与动作,动作与服饰,音乐与服饰等来表达与抒发情感。“合作能力”是指体育舞蹈特有运动形式中,同伴以及舞伴之间在礼仪、社交上的交往能力与协同配合能力。
1?郾3 体育舞蹈对认知与情感的影响
从认知方面看,良好的体育舞蹈课应该能使学生了解到国际国内的体育舞蹈的发展动态、健身效果及其锻炼价值、体育舞蹈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在美的感悟能力,通过对体育舞蹈纵向延伸、横向拓宽方面学习同时,为兴趣而发状态下,终身锻炼意识形成奠定基础。
从情感方面看,体育舞蹈运动使各部分肌肉有规律而协调地收缩,各种刺激传达到大脑,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学生伴着节奏,将情绪冲动用节奏编织,产生的手舞足蹈,是向往和追求美的心理趋势,感受到愉快的情趣,得到美的享受,陶冶了美的情操,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精神力量和体力,培养和帮助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调节心态,激发锻炼的兴趣,培养锻炼的主动性,养成学生锻炼的习惯。
2 大学生喜爱体育舞蹈的原因
目前,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为女生,从选课动机来看,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新、易、轻、美、趣”等方面。所谓“求新”是指对新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求轻”和“求易”则是指对运动强度较小且简单易学的体育舞蹈感兴趣;“求美”是指对美的追求;“求趣”则是指喜欢趣味性强,可以单人自由发挥个性,也可以和舞伴配合完成双人动作,甚至可以多人完成集体舞蹈。实践表明,系统的体育舞蹈锻炼,可使女生充满自信,改善心血管机能,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教学目标设置的基本思想
教学目标事实上包含两大部分,即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前者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对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待达到的程度。它包括认知、情感、运动技能和体质等四个方面。后者则是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与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两个问题:①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什么;②指导教师在预订的教学目标之下明确实际教学时应该做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本着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培养终生锻炼习惯的教学思想,明确体育舞蹈在认知、情感、运动技能和体质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一个有生命力的教育目标系统必须兼容时间、空间、结构与功能等几个重要因素。由于教学各阶段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控制主体出现阶段性变化,因此把教学细分为数个阶段,以求实现具备特定机制的控制,完成总体目标或课程目标。
4 教学目标设置
4?郾1 体育舞蹈的课程目标
依据终生体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中心,结合体育舞蹈运动的特点与功能,针对当前学生喜爱体育舞蹈的动机,构建体育舞蹈课程目标如下:
通过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发展肌力,增强体质,使身体匀称、和谐、健美地得到全面发展,增进健康美,塑造人体美;学习体育舞蹈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懂得基本部位健身健美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娱乐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协同配合互助观念,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培养对动作美、姿态美形体美的正确审美观念,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陶冶美的情操。4?郾2 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目标是完成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以学生兴趣需求为本位,培养学生的模仿、融创、审美、合作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同时,养成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和技能。具体的体育舞蹈教学分层目标如下:
4?郾2?郾1 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体育舞蹈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动态、健身效果、锻炼价值等,改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意识,使学生在喜欢体育舞蹈基础上,从心理上认识体育舞蹈这一项目;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特点、方法及应遵循的规律、原则等,以便以后的实践学习。
4?郾2?郾2 基本动作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步伐,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为上好体育舞蹈课奠定基础,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
4?郾2?郾3 建立良好的本体感觉教学目标论文导读:

通过身体各部位正确的感知觉强化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既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使其做出的动作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4?郾2?郾4 身体素质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柔韧练习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关节的弹性和伸展能力,从而加大动作的幅度,体现动作的美感的同时课后通过肌肉伸展牵拉练习,减轻学生在体育舞蹈锻炼后乳酸堆积而造成的肌肉酸痛感觉和僵硬状态;通过力量练习可以增强腿部支撑人体的能力以及腰部、腹背部的控制能力;通过协调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使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神韵融为一体,从而更充分表7彩论文网怎样写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现人的动作美。
4?郾2?郾5 体育舞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难度适中的动作,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另外,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对于健身、舞蹈和现代礼仪知识等体育舞蹈理论知识也要有目的的进行传授。
5 小结
科学合理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的设置,使体育舞蹈教学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便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生积极主动的“学”的双向活动进行。
参考文献:
[1]荣丽,张清澍,陈灿,杨再惠.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

6.29(3):385-387

[2]何涛.论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当代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104-106
[3]刘大军,张成,陈玮.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27-128
[4]李晓新.体育舞蹈教学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

6.29(12):1704-1705

[5]李雷,王卫,李龙.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及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

3.26(6):814-816

[6]张册,李光辉,赵恒.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5):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