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迁移-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76 浏览:58420
论文导读:能意义不大,但有很多动作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分解练习,对于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术质量是十分有效的。这种将部分练习的效果迁移到整体技术中的教学,效果有时要明显优于先整体后迁移到部分的教学。即各个分技术相加之和大于总技术本身的迁移效果。比如,排球教学可分发球、垫球、传球、扣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迁移现象,体育运动也不例外。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迁移现象一般来说是自然产生的,而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迁移则多为非自然现象,它不仅在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形成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等方面也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进一步研究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寻找其发生与作用的规律,并将其主动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和实践中来指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迁移的基本形式

1.学习态度的迁移

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技能练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身的学习态度,而这种学习态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正面积极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产生正迁移,而负面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产生负迁移。例如,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一段武术动作练习,教师当众给予肯定或表扬,使他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与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他对武术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可能成为终身从事的体育锻炼。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意扩大视野,努力寻求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他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并及时予以赞美和鼓励,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和技能的兴趣,使之多产生有效的正迁移效果,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2.知识的迁移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又具有动态、非自然的特殊性,纯知识性的教学甚少,绝大部分体育知识寓于体育技能学习或身体素质练习提高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辅导既是教授动作技能,也是将传授体育知识两者融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应努力扩充教师自身的智能结构,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不限体育知识)、认知结构,因势利导去促进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在学习短跑起跑的练习时,教师简洁地重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支撑反作用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跑的动力,以及为什么在跑的过程中要加强后蹬的道理,使学生将物理学的力学知识迁移到体育教学的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动作技能的迁移

每一项运动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经验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有赖于过去运动技术的掌握,而将来运动技术的学习也有赖于过去运动技能的形成。这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学习的现象就是学习迁移。然而也存在这样一种事实,后继的运动技能学习也可能对先前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应当看作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现象。因此,我们将运动技能的迁移定义为:一种运动技能的形成对另一种技能形成的影响。在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过程中,凡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凡是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
两种动作技能之间基本环节相同时,新旧两种动作技能即可发生转移,即前一运动技能的掌握对学习和掌握后一运动技能有良好的助长促进作用,是运动向运动的迁移,是从一个运动技术学习向另一个运动技术学习的迁移现象。如,一个实心球投得很好的学生,让他来学习足球的“掷界外球”,往往有立竿见影的迁移效果。而一个篮球技术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排球的扣球时,又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行进间上篮式的单脚起跳扣球。这时要改变他这一动作非常困难,即破坏一个旧的动力定型要比建立一个新的动力定型难得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规律,努力创造条件,尽量避免、防止和消除负迁移的消极影响是教师应该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们就是“为迁移而教”。

二、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1.部分与整体迁移

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中,有些动作细分为各部分进行练习可能意义不大,但有很多动作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分解练习,对于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术质量是十分有效的。这种将部分练习的效果迁移到整体技术中的教学,效果有时要明显优于先整体后迁移到部分的教学。即各个分技术相加之和大于总技术本身的迁移效果。比如,排球教学可分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不同技术教学,如果仅进行比赛式的综合教学,教学效果则很难提高。
另外,很多老师发现,指导女生在学习篮球的行进间投篮时,采用完整动作教学,学生很难掌握这一动作技术,而男生学习这一动作技术时则相对容易。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部分与整体迁移的原则时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

2.难易程度与迁移

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迁移应当发生在从容易到较为困难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因为,可以发生迁移的两种技术必定包含有技能的相同成分和相同的原理。这种由简单到复杂技能的迁移容易完成,这种情况也符合教材所呈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当然也存在复杂运动技能到简单运动技能的迁移。有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也证明,在铅球的教学中,采用背向投掷的教法,因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而有利于铅球投掷成绩的提高。因为复杂的任务包括了简单任务的全部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3.“刺激和反应”的相似性与迁移

在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中,重要的是影响运动技能两项任务的“刺激和反应”的相似程度。如果先学习的技能的刺激与反应同后学习的刺激与反应相似,则可获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如,较好掌握了跑、跳的动作技能,在学习篮球、排球技术时显得更快更好;体操技能掌握好的学生,武术成绩也会很不错,这就是这种相似性迁移的结果。

三、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教学要求

1.依据迁移规律科学安排教学程序

逻辑学原理告诉我们,最佳的教学程序要反映知识、技术、技能的逻辑结构,体现不断分化和综合连贯的结构程序。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每个动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又可分为若干步骤,这的确要求教师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考虑教法,找出重点、难点和技术关键。如,蛙泳腿上的“收、翻、蹬、夹”动作练习到一定程度(量)后,再到水中将陆上练习动作进行强化,使蛙泳腿部动作初步建立动力定型。否则一种运动技能未稳固形成,匆忙过渡到下一动作练习,那种急促的、表面化的学习不仅不能使迁移产生效益,甚至可能导致论文导读:
错误干扰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这对学习效果极为不利。

2.选用迁移性练习形成最大迁移

在教学中,有的动作练习枯燥无味。如,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教学,此时,我们可选用与途中跑技术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www.7ctime.com
有共同特点的“迎面接力”、“连环追拍同伴”等迁移性练习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奔跑能力培养与途中跑技术学习寓于活动性游戏之中,随后再进行短跑的系统教学,将竞赛跑的余兴迁移到短跑的全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效果甚好。故利用“当两任务的训练条件高度相似时,迁移量最大”[3]的相似原则进行教学,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教学迁移效果。

3.运用语言信号引导强化动作迁移效果

恰当的语言信号引导,可使学生建立语言——动作的条件反射,以此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如,在帮助学生练习的刹那,教师发出“低头、含胸、团身”(前滚翻);“收、翻、蹬、夹”(蛙泳腿陆上练习);“蹬地、伸髋、转体、挺胸”(推铅球)等语言信号引导,能提高学生的知觉辨别力,强化迁移作用,提高迁移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形成正向迁移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我们发现在体育课的考试过程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个性以及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有学生在临考前或考试中心情紧张,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厌考情绪。如,在篮球“运球折回投篮”考试中,考生在投篮“数发不中”时便灰心丧气;“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考试中突然“神经断路”形成“定势”。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试作”,暂时缓解不快情绪或紧张情绪[3],以使考生原有的动作能稳定地、清晰地展现出来,以收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认识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多个因素,依据运动技能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制定相似原则、语言信号引导、迁移性练习等教学要求来强化迁移效果形成最大迁移,以达成体育教学“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目标。因为课程设置的次序、教学进度的编排、教材的搭配,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组成等,都离不开运动技能迁移效果为其提供的理论依据。[4]
参考文献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张力为,王志雄.运动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焦艳.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运用.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殷恒婵.体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