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比较-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57 浏览:132448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基于2000~2009年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A)模型测算了36个工业细分行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10年间的年度技术效率,并综合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09年,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已经赶上并超过非国有企业;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效率。
关键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A
1007-7685(2012)02-0018-06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比较,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姚洋(1998;2001)、刘小玄(1998;2000;2004)等人的研究得到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就整个工业企业来讲,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其技术效率相对低下;国有企业对于企业技术效率具有明显的负作用,非国有企业则表现为对于技术效率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结论一直是以下政策主张的重要依据:国有企业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而仅保留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部分。
之前一系列比较研究的结论大体上是可以采信的。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就越来越取决于其制度结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刚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脱胎而来的国有企业,自然是所有微观经济组织中最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其财务效率和技术效率全面落后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甚至也落后于市场化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乡镇集体企业,完全符合理论的预期。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得出国有企业应当退出竞争性源于:7彩论文网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领域的结论。国有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了重组与改造,目的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形成与其他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提高到了多大程度,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利润水平不断提高。2000~2009年,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从2408亿元增长到9287亿元,年均增长16.2%。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更加应当关注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是否也在提高,它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效率差距是否在缩小,进而二者的效率是否存在收敛的趋势。这就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在。我们认为,以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在近10年来不断提高,总体上已经与非国有企业不相上下,甚至有逐渐超过非国有企业的趋势。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垄断行业的巨大份额及超额利润,对结果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综合效率的持续提高是更重要的内在因素。技术效率的提高应该是国有企业利润指标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国企改革的成绩不应全盘否定,深化改革的前景仍然看好,国有企业必须从竞争性领域完全退出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

一、技术效率测算方法选择

效率就其含义而言,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而技术效率是用来衡量在技术水平一定时,厂商获得最大产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反映了现有技术的发挥程度(或者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本文选用技术效率指标研究企业效率的理由是,技术效率不但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综合效率水平,而且可以用来体现制度改革等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效率变化的结果,能够更有效地反映改革的成效。因此,“技术效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更多关注的基本问题。”
测算技术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参数法,通过估计某个具有特定形式的生产函数模型来间接得到技术效率,如随机前沿分析法(A);另一类是非参数法,其特点是不假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如数据包络分析(DEA)。我们将采用参数方法中的A模型对近10年来国有及非国有企业工业细分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采用$FA模型的原因是:首先,运用OLS(最小二乘估计)所拟合的一般生产函数预测产出时,得到的不是给定投入时的最大产出,而是平均意义下的产出,因此,运用ML(极大似然估计)拟合前沿生产函数测算技术效率更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我们的研究使用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36个工业细分行业2000-2009年共计10年的面板数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类型等各种因素对企业的技术效率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换言之,随机干扰项的作用不容忽视。最后,本文分析中的产出项只包含工业增加值一个变量。因此,参数方法更适合于本文的研究需要。在A模型中,以给定的投入量来估计最大产出的生产函数称为“前沿”生产函数,“前沿”一词体现了最大值的概念。在运用A模型的过程中,前沿生产函数一般采用c-D生产函数或者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因素及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灵活、限制少的特点,我们将采用时变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作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技术效率。

二、技术效率的测算与比较

我们测算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36个工业细分行业2000~2009年的技术效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测算和分析将通过问接方式进行,即通过分析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加总数据)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这10年期间技术效率的发展与改善情况加以判断。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投入产出变量。工业细分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中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以行业年均从业人员数量及固定资产净值为投入指标。下文中,工业增加值、行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数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将分别用Y、L、K表示。
工业细分行业国有企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了2000~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由于产出变量工业增加值2004年、2008年和2009年的年度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工业普查资料均没有提供,2004年度当年价工业增加值数据采用2004年度当年价工业总产值与2003年度工业增加值率计算得到;2008年和2009年当年价工业增加值数据采用比例法计算得到,即用本年度的当年价工业总产值乘以上一年度当年价工业增加值论文导读:平均规模,记为F3,用可比价资产总计/企业单位数的商表示,其中,可比价资产总计为根据行业工业品出厂指数对资产总计进行平减所得。D.产出税率,记为F4,用税收总额/当年价工业总产值的商表示。其中,税收总额缺失的年份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本年应交增值税的和代替。该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对工业企业技术效
与当年价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以2000年为基期,产出变量工业增加值根据行业工业品出厂指数进行平减;投入变量固定资产净值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指数进行平减。另外,工业细分行业非国有企业2000~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本文以《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的差值计算得到。
2.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变量。影响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变量很多,本文选取的影响因素变量如下:
A.资本比重,记为F1。其中,国有企业资本比重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计的商表示;非国有企业资本比重定义为:1-国有企业资本比重。
B.资本密集度,记为F2,用可比价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从业人员的商表示。其中,可比价固定资产净值为根据行业工业品出厂指数对固定资产净值进行平减所得。C.企业平均规模,记为F3,用可比价资产总计/企业单位数的商表示,其中,可比价资产总计为根据行业工业品出厂指数对资产总计进行平减所得。
D.产出税率,记为F4,用税收总额/当年价工业总产值的商表示。其中,税收总额缺失的年份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本年应交增值税的和代替。该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对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
上述四个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变量是分别利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行业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相同年份和相同行业量值是不同的。对以上四个影响因素变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这四个变量的相关性较低,不会导致回归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变量很多,我们的选择难免会有疏漏。考虑到技术效率是相对效率,A模型只是分析DMU(决策单元)之间效率的相对差异,并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因此,A模型并不要求囊括所有影响因素变量。即使遗漏了重要变量,相比之下,A模型也不会像在OLS回归分析中那样导致整个分析结果稳健性差的后果。
(二)模型
本文的随机前沿方法采用了贝泰斯(Battese)和柯利(Coelli)于1995年提出的模型。为了反映技术进步,我们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中加入了时变项。模型的具体表述如下:
模型中Y、L、K分别表示工业增加值、年平均从业人员和固定资产净值;F1、F2、F3和F4分别表示资本比重、资本密集度、企业平均规模及产出税率。i=1,2,…72;t=1,2,…10。Vit独立同分布于N(0,σv2);uit独立同分布于非负截断分布N(mit,σu2),并与Uit相互独立。ui。代表了技术的非效率,表示仅仅对第j个行业所具有的综合负面影响,影响越大,技术效率越低。
模型中(1)式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时变形式,式中β0。反映技术水平,β6、β7、β8和β9反映技术进步;模型中(2)式为技术效率的计算方程;模型中(3)式为非效率的影响因素变量回归方程。在模型的截面样本中,i=1,2,…36时对应的是国有企业的36个行业,i=37,38,…72时对应的是非国有企业的36个行业。

(三)模型结果与分析

1.参数估计结果。使用frontier

4.1软件对以上模型进行ML(极大似然法)的一步法估计,参数估计结果见表1: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γ值为0.331,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具有显著性,表明我们使用随机前沿方法来计算技术效率是合理的。时变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中除了ln(L)*ln(L)、t2和t*ln(K)的系数不显著外,其他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具有显著性,表明我们选择时变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作为前沿生产函数是恰当的。
模型中非效率的影响因素变量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具有显著性的两个影响因素变量分别是“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平均规模”,它们的系数均为负。考虑到模型中(3)式的因变量代表的是技术的非效率,说明这二个变量对技术效率具有正效应。也就是说,工业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大,技术效率也相对越高,从而说明了资本密集度的适度提高以及工业企业的做大做强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均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模型中“资本比重”和“产出税率”的系数也为负,但t检验没有通过,说明资本比重与政府的税收行为对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同样具有正效应,但效应不明显。
2.技术效率测算结果。与参数估计结果同时得到的还有依据模型中(2)式测算得到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2000~2009年共10年间36个工业细分行业的技术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36个工业细分行业10年来的技术效率均值分别见表2和表3。

由计算结果可知,36个国有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技术效率在10年期间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这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2)、烟草加工业(行业9)、石油加工及炼焦业(行业1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25)以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行业34)。而非国有企业由于各行业外部生产和经营环境的变异度相对较小,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2)和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行业34)的行业技术效率均值较高外,技术效率的差异相对较小。这些行业10年间的技术效率均值都超过了0.5。
此外,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1 15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行业4)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29);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115的行业有塑料制品业(行业23)、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24)和普通机械制造业(行业28);而两者技术效率均值均低于0.115的行业则包括煤炭采选业(行业1)、非金属矿采选业(行业5)、纺织业(行业10)、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行业11)、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行业12)、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行业13)、家具制造业(行业1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行业17)和金属制品业(行业27)等。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技术效率改善的空间和余地很大;同时这些行业的低技术效率与所有制无关。
为了降论文导读:同时也进一步考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在竞争性行业的表现,我们分别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20个竞争性工业细分行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进行了比较。①这20个行业具有竞争性较强、外部环境异质性相对较低等特点,根据这20个行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得到的20个工业细分行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年度技术效率均值比较
低强垄断行业对年度技术效率均值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考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在竞争性行业的表现,我们分别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20个竞争性工业细分行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进行了比较。①这20个行业具有竞争性较强、外部环境异质性相对较低等特点,根据这20个行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得到的20个工业细分行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年度技术效率均值比较的线形图(见图1)。由图1可知,在这20个竞争性工业细分行业中,国有企业的年度技术效率均值在2003年前低于非国有企业,但在2003年以后已经赶上并超过了非国有企业。从总体上来说,国有企业的行业技术效率在近十年来表现为递增的态势。即使不考虑国有企业中的国有控股部分,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已经赶上并超过非国有企业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起码我们可以说,两者之间技术效率差距的显著性在过去的十年间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由此可见,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三、结论本文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2000~2009年,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已经与非国有企业不相上下,近几年甚至有超越非国有企业的趋势。这一趋势在竞争性领域也表现得十分明显。由此可以认为,经过1999年以来的深化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改革成效逐步显现。研究同时也显不,企业相对效率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效率比较的格局不可能凝固不变。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国企改革尚需努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当前的改革应当从两个方向继续推进:一方面,放开市场竞争,缩小垄断范围,强化政府规制,限制集团利益,降低垄断利润,改变垄断行业技术效率虚高的格局。另一方面,继续推进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革,目前特别要关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资本市场的“无缝对接”。我们的建议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托财产的法律制度、建立社会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使得国有资本的产权“去政府化”。这是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这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有很大空间,国有企业技术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本文基于我国工业细分行业2000-2009年行业加总数据,运用A模型从工业细分行业层面测算了我国36个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工业细分行业的技术效率,分析了其四个影响因素,并对两者技术效率的水平及其十年来的变迁情况作了分析和比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工业行业来说,变量“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平均规模”对技术效率有正效应,而变量“国有比重”、“产出税率”对技术效率效应不显著。因此,为了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大中型企业要继续推进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前提下,采用资本密集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要继续鼓励竞争性领域企业做大做强,有些行业可以考虑扶植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所在行业的技术效率。
研究表明,“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平均规模”是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重要经济变量,并且这两个变量与企业技术效率直接相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要求www.7ctime.com
关,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的行业面板数据比较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两个变量影响。那么,企业技术效率究竟是主要取决于所有制,还是主要取决于包括“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平均规模”在内的企业技术水平?这是本文涉及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闫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