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体罚体罚性教育可从休矣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33 浏览:105379
论文导读:的感情和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方法,启发和教育她的每一位聋哑学生,从而使大家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关爱的热情和温暖,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在她每次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叫她“妈妈”,期盼她尽快返回学校,回到他们的身边。在这里,一声“妈妈”的呼叫,饱含着师生之间多少的深情厚谊!当然,最美的教师不只是这一
摘 要:本文从学生被罚跪说起,抓住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目前屡禁不止的体罚性教育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和严肃的批评,说理透彻,一气呵成,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关键词:教育;体罚;批评
2012年11月1日,《南方日报》报道:一个“学生被老师罚跪”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被老师要求双膝跪在操场上……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在某市某中学。同样是《南方日报》的消息,某日网友爆料称“某小学的孩子被要求脱了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并且配发了学生“脱裤跑”的图片……
最近,学校老师体罚学生的消息不断传出,而且有增无减。这说明此类事件在学校屡有发生,屡禁不止。虽然这不代表目前学校教育的全貌或主流,但此种现象的频发反映了目前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早已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两法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都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强调要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思想教育原则,提倡和推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坚决反对体罚、变相体罚的恶劣做法,这些作为教育者应该也是知道的。但至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仍然屡见不鲜,甚至还发生了侮辱人格、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显然,这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背道而驰的。这不能不令人震惊,发人深思。
那么,时至今日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一类问题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太深,“打是爱,骂是亲”“不打不成材”“体罚知过错,棍棒出贤人”,这些旧观念一直在作祟。殊不知这种思想方法严重背离了科学规律,严重伤害了人格和尊严。有的学生因此而患病,因此而恐惧,因此而辍学,这是令人何等的痛惜啊!
2013年7月25日,央视新闻“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说的是在云南乡下有一个名叫吉思妞的特教老师,在她发现校内一棵树上被人刻了个“爱”字时,就马上在树干上贴了“爱护树木”四个大字,然后让学生排成队,每个人在“爱”字上摸一下,看到底谁会承认是自己在树上刻的字。有一位同学用手摸后当即就承认了是自己刻的。这时,吉老师用手指在这位同学的头上轻轻掐了一下,问这位同学疼不疼,他回答说疼。老师又问那你用刀子在树上刻字树疼不疼?这位同学低着头。但吉思妞并没有当大家的面严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在事后找这位同学到校园里一边散步,一边谈心。这位学向老师细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说他爱一位村上的姑娘,所以就在树上刻了这个“爱”字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这是一件小事,但吉思妞却如此重视,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做到学生的心坎之上。一个特教老师对一名耳聋学生的思想工作竟然做到如此的细致,如此的到位,非同寻常。她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从不体罚学生,而是用这种爱生如子的感情和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方法,启发和教育她的每一位聋哑学生,从而使大家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关爱的热情和温暖,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在她每次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叫她“妈妈”,期盼她尽快返回学校,回到他们的身边。在这里,一声“妈妈”的呼叫,饱含着师生之间多少的深情厚谊!
当然,最美的教师不只是这一例,还有很多山村最美教师都是这样,他们坚守在贫困偏僻的山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着人间的大爱。
相比之下,前者愚昧,后者智慧;前者粗暴,后者文明;前者落后,后者先进;前者渺小,后者伟大;前者受人谴责、唾弃,后者受人尊敬、爱戴。其两者的对比是如此之明显,其差距又是如此之大啊!
此风不可长,错误必须纠正,违法必须追究,体罚性教育与时代相悖,与教育不容,当早休矣!首先,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重温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正确理解、真正掌握教育的理论和教育的方法,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次,要批判封建残余思想,与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实行决裂,代之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最后,要与学生交朋友,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严重摧残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个别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那些触犯刑律的犯罪分子,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论文导读:并绳之以法,严加惩处。只有这样,前述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才会得以纠正,班级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营造出来,校园文明进步的良好风气才能真正形成,我们也将不在意外中震惊,而会在意料中欣慰。作者简介:白红艳(1984—),女,汉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和语文教学。上一页12
并绳之以法,严加惩处。只有这样,前述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才会得以纠正,班级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营造出来,校园文明进步的良好风气才能真正形成,我们也将不在意外中震惊,而会在意料中欣慰。
作者简介:白红艳(1984—),女,汉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