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论颤笔论颤笔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21 浏览:55630
论文导读:
摘 要:颤笔是书法中的笔法,富有独特的金石韵味。晚清时期纵多书法运用颤笔书写,书作显得浑厚苍劲。当今书坛也有不少书家运用颤笔作书,但由于功力不深厚反而显得造作。颤笔的审美展现需要书家不断地练习及运用,方得自然。
关键词:颤笔;碑刻;金石气
1005-5312(2013)27-0097-01
颤笔又名“战笔”,是书法中的笔法之一。它是笔在纸面上逆势往复的运行,使线条出现颤动、呈鳞状起伏。使用颤笔书写出的线条斑驳苍茫,不免使我们联想到屹立于旷野中的碑刻字迹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由完整光滑走向沧桑粗旷,呈现出岁月洗礼后的苍劲古拙,富有独特的审美韵味。
晚清时期,书坛掀起崇碑的热浪,大量的书家从帖中走出,转向从碑刻中吸收养分。书家们对碑刻中的的字体细微的研习,为了追求碑刻中线条的斑驳韵味,颤笔便在此时大量的运用。晚清碑学书家邓石如、何绍基、李瑞清、胡小石等他们书作中都可见到颤笔的运用,富有金石韵味。如邓石如的《草书五言联》一反其书作的平和简劲的气息,呈现出一派浑朴苍茫,奇肆跌宕的博大气象。如“龙”字,不仅结体奇妙而且线条紧涩凝重,笔锋与纸在相互推阻中颤抖运行,使线条力量沉着,古朴浑厚。邓石如草书中的颤笔是来自其深厚的碑学功力的滋养。再看胡小石先生晚年倾注于草书创作,但草书难于凝重。为了克服这一点,他便纳碑入帖,用颤笔写草书,笔势艰涩顿挫,线条柔中寓刚,笔笔如铁铸。使草书别开生面,不再是魏晋时期的柔美之气而多了一丝金石味,更加浑厚苍劲。
然而有些书家并未像胡小石、李瑞清那样将颤笔大胆的表现于面上,而是将其含蓄于比划的运行之中,似蜻蜓点水却恰到好处。如碑学大家康有为书作《五言诗册》笔墨浓重,结体自如,运笔艰涩,线条空灵率真。部分笔划用含蓄的颤笔来调节气息,线条抖动变化虽小却亦能给人以沉浮跌宕的审美快感。
可见,运用颤笔可以使比划线条更加丰满,避免直率溜滑的用笔的单调枯燥,赋予书体沉着的金石味,备受青睐。但若未能正确的把握颤笔的本质,只是抓住了颤笔的外表形式,便会使书写陷入刻意做作之态。
当今的展览会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书家展示出来的书作过度运用颤笔线条抖动夸张化,他们刻意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追求金石气而在书写时重复机械地颤抖,不免使书写落入俗套。有些书家虽年纪轻轻,但咋一看其书作便会误以为此人年岁已高,如若书写功力不深厚更会显得线条滥觞,毫无生气。自古书家作书多以简单的提按顿挫为主,如此方能将笔下的气运行贯通,脉络通畅。颤笔只是碑学书家从碑中领悟出来的用于富书写表现形式的一种用笔方式,然而当今很多书家却把它作为主要的用笔方式。虽然夸张地运用颤笔能够在当今竞争力如此大的展览中吸引注意力,却无法让人细细玩味,少了一丝文气多了一些粗野,让人感觉只可远观而不可细玩。须知书法的魅力在于简单的线条之下却能蕴含大气象,溢南朝烟水于笔端。
因而,要想在书写时能自如的运用颤笔来调节和丰富线型便要认识到颤笔本质以及如何真实自然地展现。
首先,颤笔是人们在书写时,笔锋蕴含笔力在逆势运行中调节出现的自然的颤抖。也有一些书家作书时年岁以高,生理上的原因出现的无意识的颤抖,绝非有意识的机械的重复。
其次,颤笔的使用需依托于深厚的书写功力。颤笔虽然能带给人一股古拙的金石气,但若无浑厚的功夫,绝对无法达到苍茫的境界。何绍基做隶书时年岁已高,其隶书运笔缓行涩进,多时露颤笔.部分原因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已有几十年的魏碑书写功底,久而久之形成的书写习惯——颤抖地运笔,逐渐便形成何绍基独特的风格。可见,颤笔是其深厚的书写功力下的自然的流露,机械肤浅的颤抖无法含蓄笔力,只会使线条显得粗头乱服,不成体统。
最后,颤笔起的是画龙点睛的功效。颤笔能有丰富线条的表现力以及空间感,适当地运用颤笔能够给长期顺势欣赏的读者带来新的审美快感.但是由于颤笔是笔与纸在逆势中运行,笔力不佳者容易使线条气息断断续续,若过多运用颤笔便容易暴露这样的弊端。颤笔的使用也是过犹不及。书作中的金石味并非简单地运用颤笔就能达到。吴昌硕作《石鼓文》,通篇未见颤笔的运用但其书作尽显骨力,这与其深厚的碑学涵养分不开。不可为了追求金石味而一味地运用颤笔,颤笔运用需恰当。论文导读: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