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行草张瑞图行草书审美风格嬗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02 浏览:119589
论文导读:早年的良好教育为他后来成为书法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七岁时在临写草书《杜甫渼陂行诗卷》,因勤学苦练书法,睡觉之前常在妻子脐下三角区用指来练字,终于参悟到“人写四角(指方块字)我三角”,此后在他的行草书中字型取三角结构,在他早年的行草书作品中随处可见。其早期行草书作品喜用侧锋,线条宽窄变化不大,其横画
摘 要:张瑞图是明代末年书坛的革新人物,他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的地位是同等。在四大书法家中,张瑞图和其他三人的书法道路是完全不同。本文通过张瑞图早期、中期、晚期的行草书作品不同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的特点,发现张瑞图行草书的审美风格嬗变。
关键词:张瑞图;行草;风格;嬗变
1005-5312(2013)27-0090-01
张瑞图生于一五七零年,卒于一一年,福建人。字长公、号二水,晚称果亭山人。三十八岁参加殿试,名列一甲第三名,任翰林院编修,五十四岁升为少詹兼礼部侍郎,五十八岁以礼部尚书入阁预机务,官至中极殿大学士。崇祯皇帝即位后,揭露魏忠贤之奸党时,曾为魏忠贤书写生祠碑文,而被列入“逆案”,赎罪为民。张瑞图善画山水,尤工书法,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为明代末年四大书法名家之一;又与董其昌并称“南张北董”,被世人誉为大明朝书坛的双壁。
张瑞图六岁在白毫庵读私塾时就临写北魏元祯墓志和二王法帖,十二岁在草庵龙泉书院就熟读孙过庭的《书谱》和姜白石《续书谱》,悟得提按使转和运腕方法,可以看出张瑞图早年的良好教育为他后来成为书法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七岁时在临写草书《杜甫渼陂行诗卷》,因勤学苦练书法,睡觉之前常在妻子脐下三角区用指来练字,终于参悟到“人写四角(指方块字)我三角”,此后在他的行草书中字型取三角结构,在他早年的行草书作品中随处可见。其早期行草书作品喜用侧锋,线条宽窄变化不大,其横画为顺锋入笔,点画的转折处省去了提按或顿笔等多余动作,折点处常用方折,形成尖利的锐角;点画显得简单、平直。部分竖画的起笔尖锐,收笔亦出锋,运笔速度极快,呈现刚直铦锐、果断明快的面貌。其行草书《杜甫秋兴诗卷》作品可以看出的用笔圆转奔放,结体舒展开张,此阶段还没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折跌宕、爽利峻峭、字形收束紧结,以及章法上字距紧密的风格特征,从用笔和气势透露出张瑞图早期的书法有学过祝允明、陈道复等人。大约从五十二岁至五十九岁张瑞图创作的行草书作品定为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个人风格面貌开始成熟起来并逐渐固定,用笔大胆,刚劲有力,变圆转为直折,巧妙运用了干湿浓淡的墨色,运笔老辣、粗野,已开始慢慢形成了不同于古人用笔方法的特点。梁巘在《承晋斋积闻录》谓:“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观张瑞图成熟期创作的行草书作品《王维终南山诗轴》,其点画犹如钢浇铁铸,凝重厚实;大多数笔画为实笔多虚笔少,结实多空灵少,叠合紧疏朗少。起笔处尖锐、锋利,似刀似戟露于外;在转折处猛而厉,狠而重,如流水之急改道,如劲风之遇阻而折回,其作品给人勇猛、硬朗、强悍、鲁莽、狂野之气。正如日本伏见冲敬在其《中国历代书法》一书中评张瑞图的书法时说:“他的书法以侧锋用笔大胆而流畅地写来,就如急流从悬崖上落下来一般,但是,他的笔力却与这种字不相称,总而言之,像这样的写法,实非力所能及。”张瑞图五十三岁创作的行草书作品《苏轼后赤壁赋》,其落笔以挫为主,顿挫相结合;行笔以撑为主,提按起伏;横撑竖挫中运笔带有转动、扭转、翻转、反转,潇洒爽快,自由傲慢。笔画伸展、夸张,字形特殊、险怪,倾斜度大,显得气势宏大。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谓:“王铎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明末倪后瞻评曰:“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折方有折无转,一切圆体都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法则未也。”从这两段评论中可以看出张瑞图在成熟期时继承二王书法精髓,又大胆把二王书法由圆转变为折转;以挫起笔,顿挫相结合,以撑行笔,撑拉相结合,在横撑竖拉中加入翻转笔法;用笔夸张,撑拉自如;笔墨丰盈,酣畅淋漓;结体大胆取斜势来造险,犹如江流入海,一泻千里。字内空间紧密,字距紧凑,章法布局上以密不容针带给人沉重的感觉。清人梁章钜在《退庵金石书画跋》里说:“张二水瑞图书纯用偏锋,愈大魄力愈壮,有一世之概。”可以看出张瑞图行草书作品犹如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敲铁绰板而唱。观张瑞图行草书如千军万马在原野上驰骋。这可得出此阶段张瑞图行草书比早期更猛烈、强悍,其成熟的书风已经逐渐形成并且固定。六十岁以后创作的行草书作品定为平淡期。此阶段因为魏忠贤生祠书碑一事名列“逆案”后,一直隐居在福建论文导读:的行草榜书《茂林修竹》,其用笔粗细变化不大,笔酣墨饱,简淡苍古,朴厚宽博,格调高雅,书风豪快。这一时期创作的书法作品结构没有像早期和成熟期那样张扬、夸张、尖刻,显得平缓、简朴、自然、疏朗。再从张瑞图晚年的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诗》作品看出用笔任意挥洒,不拘于常规,丝毫没有刻意造作,书写出率真自然的成分,给人天真烂
城外的东湖,过着安静生活,开始注重内心的修养。这一时期的书风也逐渐由早期、中期的酣畅淋漓、起伏跌宕变为从容平淡、稳健苍古。这可以从张瑞图晚年创作的行草榜书《茂林修竹》,其用笔粗细变化不大,笔酣墨饱,简淡苍古,朴厚宽博,格调高雅,书风豪快。这一时期创作的书法作品结构没有像早期和成熟期那样张扬、夸张、尖刻,显得平缓、简朴、自然、疏朗。再从张瑞图晚年的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诗》作品看出用笔任意挥洒,不拘于常规,丝毫没有刻意造作,书写出率真自然的成分,给人天真烂漫的感受。正是因为这种不拘于形式的情感抒发,反而让张瑞图写出了反常态的书作。在此阶段创作的行草书作品与初萌期、成熟期相比显得平淡、自然、舒缓,没有刻意造作姿态。读张瑞图在六十岁时创作的《醉翁亭记》长卷,整张作品气势比初萌期和成熟期弱,以中锋使转加入少些侧锋和锐利方便的折笔。整幅作品大小错杂,奇姿百出,粗头乱服,一任自然。可以得出张瑞图行草书在此阶段没有像他初萌期和成熟期那样气势夺人,作品显得更遒劲、疏朗、平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