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教学模式关于Ja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项目教学方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413 浏览:99553
论文导读:异常处理能力、界面设计能力、数据库使用能力、文件操作能力、开发多线程程序、网络通信能力。根据分解出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把职业能力转换为三个模块分10个子项目来讲解,每个学习项目又分为若干子任务,基本上每个子任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Ja程序设计项目,每个子任务都通过问题情境及实现、相关知识、知识拓展、综合
Ja程序设计是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培养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的技术专业型人才这一目标,根据Ja程序员岗位群技能需求和学生认知特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针对传统模式的弊端我们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教学新模式,并详细介绍了这种授课方式的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教学内容以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为主体,教学方式强调行动导向,教学环境强调职业世界的真实性。Ja程序设计是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面对以上情况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面向对象的Ja程序设计教学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在Ja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学生兴趣爱好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岗位需求,明确学习目标,为此本文对Ja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该文从“Ja程序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教学的整体设计方案出发,结合一体化教学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方法对Ja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
为了达到高职学校培养目标,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Ja程序设计课程的反复研究及日常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针对本门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教学模式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设计理念。面向工作岗位,立足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切入点,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Ja程序员岗位群技能需求和学生认知特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需求,采用校企共建机制,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合作开发课程教学项目。
设计思路。对于学生而言,相比已学过的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ja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打消学生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ja语言相关技术,可将Ja课程分成以下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分成多个项目来讲解:基础篇———j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提高篇———Ja类库、多线程和数据库操作;应用篇———桌面应用程序和web项目的开发。以Ja程序开发为载体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测试任务为纽带,将实践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融为一体,使学生能以职业人的身份完成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形成注重于“用”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原则,本课程组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研讨,选取学生考试系统作为应用项目。对“学生考试系统”项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分解出的职业能力为:开发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OOP设计能力、异常处理能力、界面设计能力、数据库使用能力、文件操作能力、开发多线程程序、网络通信能力。
根据分解出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把职业能力转换为三个模块分10个子项目来讲解,每个学习项目又分为若干子任务,基本上每个子任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Ja程序设计项目,每个子任务都通过问题情境及实现、相关知识、知识拓展、综合实训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一,基础篇教学。基础篇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Ja语言在数据类型、表达式、程序流程等几方面和其他编程语言的异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学生考试系统,我们将这个模块又分成了4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成绩输入与求总分输出,通过该项目使学生掌握Ja命名规则、基本数据类型、表达式的用法及优先级关系;项目二:学生多科目成绩的管理,通过该项目让学生了解分支程序、循环程序、数组的设计及应用;项目三:学生类的实现,通过该项目学生理解Ja类和对象的概念,掌握类的封装、继承和多态,以及抽象类、接口的定义和应用;项目四:录入成绩异常处理,是学生掌握异常的概念机制和异常处理机制,并掌握其应用。在实验课中根据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编写相关接口,并完善项目中涉及论文导读:
的类。
第二,提高篇教学。提高篇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ja语言的一些实用的高级操作,重点是ja基础类库、多线程、数据库操作的原理和相关技术。这一部分可以在基础篇搭建的类的框架基础上针对某些特定功能继续展开。Ja基础类库涉及字符串、数学运算、集合操作等很多常用功能,在项目中可以通过在学生的成绩计算、排名、统计等成员方法中讲解Ja API的使用。
本模块我们又分成了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分成了若干个子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分别是项目五:图形化学生信息输入输出功能实现,通过这个项目学生掌握容器组件的布局样式、可视组件的用法以及事件的处理机制。项目六:成绩的图形表示,本项目使学生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实用以及Font类、Color类、Graphics类的用法及常用方法。项目七:从文件中读写题库信息,通过此项目让学生了解输入输出流的用法。项目八:用户注册于认证系统,通过此项目让学生了解jdbc概念用法,学会ja数据库编程。通过4个项目的学习,学生考试系统基本完成,学习过程参合实验课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第三,应用篇教学。经过上面两个部分的学习,通过理论课上的讲解和实验课中的实践,整个系统涉及的类已经基本完成,相应的方法及几方面也都已经实现,接下来在应用篇中重点是web应用程序领域中的应用。本模块我们应用两个项目来进行讲解,项目九:网络考试系统多用户处理,该项目让学生了解接线程、进程的概念,掌握多线程的实现方法和应用。项目十:网络考试系统计算机间的通信,该项目使学生了解IP地址与InetAddress类的关系,掌握一些简单的网络通信,实现系统的在线考试功能。
三教学模式小结
以上介绍了模块化项目驱动在J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将整个课程通过学生考试系统为主线贯穿始终,课程讲解分成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了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通过几个任务进行讲解,每个子任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Ja程序设计项目,每个子任务都通过问题情境及实现、相关知识、知识拓展、综合实训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更多的优势,教学效果明显。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项目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注重技能训练、重点以岗位和岗位群需求为向导,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用一个学生熟悉的项目将所有模块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地做,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也转变为参与项目的过程,这使得理论课和实验课联系更加紧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对Ja这门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效果,不但理论知识学得扎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 16号)
孔宇强.郑志材,张晶.基于实践能力的“j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探析[J].才智,2009(3).
[3]招启东.项目实训在J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8(9):279.
[4]王卫霞.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常州计算机学院学报,2007(6).
[5]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