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作文感动生活试述试述写好作文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44 浏览:120782
论文导读:产生有话要说、有感要发、有情要抒的。这样就有效地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没的写”为“有的写”,下面是我一次指导习作的案例。一次,为了指导五年级学生写好“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采取了先让学生动手削苹果,然后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课前,我布置学生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每人要带一个苹果、一把削苹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总是作者对生活在内心有了真切而丰富的体验后才写出来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数小学生由于缺少一定的生活积淀,生活经验不足,加之没有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对于身边的许多熟悉的人、事、景、物的认识肤浅,更缺乏较深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是不会体验,不懂体验),故而很难写出生动具体、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为了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这是写生动、写具体的基础),我平时注意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帮助学生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带领他们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情感;带领他们步入自然,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鱼虫的可爱,积淀生活,陶冶情感;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触及社会焦点,表达个人观点,培养理性情感;引导他们感悟父母爱、师生情等等,使学生在真实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丰富情感,拓宽思路,使其产生有话要说、有感要发、有情要抒的。这样就有效地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没的写”为“有的写”,下面是我一次指导习作的案例。
一次,为了指导五年级学生写好“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采取了先让学生动手削苹果,然后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课前,我布置学生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每人要带一个苹果、一把削苹果刀。上课了,我右手拿着削苹果刀,左手举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吃过苹果。削苹果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情,你们自己动手削过吗?”极个别学生说削过,但多数同学说没削过。其中一位学生说:“我自己从没削过苹果,每次吃苹果都是爸爸或妈妈为我削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每当看到爸爸或妈妈轻松自如地削苹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有的说:“看着爸爸把苹果皮一圈一圈地削下来,形成长长的一条,我觉得削苹果很好玩。”有的说:“妈妈削苹果时动作熟练,轻松自如,一会儿工夫就能削好一个苹果,我觉得削苹果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接着学生的话追问:“削苹果真像大家说得这样好玩,这样容易吗?大家想不想亲手试一试?”“想!”学生们兴趣很高。从谈话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在家从未削过苹果,而且普遍认为削苹果这件事是很容易的,都想一试为快。这就不仅激发了学生“做”的兴趣,而且诱发了学生“体验、感知”的兴趣。
以上为本次习作的第一个环节:启发谈话,引趣。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获取实感。
在动手操作之前,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削苹果的方法。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一边做示范,一边讲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学生在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和他人是怎么削的,即认真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削的过程中的感受、想法。
开始削了,我把当时的情景用摄像机拍了下来,只见:有的学生既不会握刀,又不会拿苹果,只能“望皮兴叹”,有的学生削时用得劲小刀滑了,用得劲大割深了,索性把苹果按在桌子上像切菜一样切起苹果皮来;有的学生勉强能削起来,但不是刀不听使唤,就是转不起苹果,皮薄厚不一,而且老断,速度极慢;有的同学竟然用牙啃了起来……削后的苹果,不是成了大花脸,就是把一个大苹果削成了小不点……这时,学生们才深深感到削苹果并不是像想象得那样容易。
看到有些同学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及时鼓励:“坚持就是胜利!”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终于削完了。看着被自己削得不成样子的苹果,大家都笑了。最后我让学生们品尝自己的“胜利果实”。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禁不住笑了。
第三个环节,剖析过程,构思立意,鼓励创新。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了真实的感受,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学生心中要说的这些话该怎么说呢?总得有一个目的,有一个顺序。因此,我又把拍下的学生们削苹果时的镜头在电视上放了一次,并引导学生分析削苹果的过程,互相交流看到的情景、产生的想法,把削苹果前的认识与削苹果时的感受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确定了自己要表达的感情。多数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削苹果一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把事情做好;有的同学则立了“坚持就是胜利”的意;还有的学生把中心确定为“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格外香”……
论文导读:
 第四个环节,提出要求动笔成文。
这次亲自削苹果的体验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按削苹果前、削苹果时、削苹果后的顺序,围绕想表达的感情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注意细节,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和心理活动,题目自拟。这样,水到渠成,学生根据要求,以自己的真切体验,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篇比较生动具体的文章,个个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都真切地感受到习作源于生活,写好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
回顾这次习作的教学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拉近习作与生活的距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去感知生活,积累知识、生活、情感等“财富”,以达到文化底蕴的日渐厚实与丰满,只有让学生参与生活,让生活真正成为习作的活水源头,只有学生的“生活财富”积淀到了一定的“量”时,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才能诱发习作的动机,习作时才能达到文思泉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才会洋溢着真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知生活,才能写好作文。源于:论文要求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