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分层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99 浏览:156503
论文导读:
摘 要 初中数学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将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应用。
关键词 分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们对新课改的探索与困惑。课程改革到底“改”什么?有人认为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有人认为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而我认为,新课改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师生是平等的主体,是学习的合作者和探究者;重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从“满堂灌”到“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强调自我的情感体验”,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致力力,但也是现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

二、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动力,两者如果处于比较协调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便能顺利展开,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有效提高;反之,当两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性被破坏时,教学过程就不能有效展开,学生的发展就会受阻。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存在差异。由于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乐意接受或只能接受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为了解决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因学定教,因材施教,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教学时必须注意这点。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法

(1)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战友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为了养活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向高层次发展。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A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 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层次和梯度,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
(3)分层施教。分层施教 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阳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明显分层,A、B、C三层学生都应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例题、基本运算、基本技能。对低层学生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提问、练习、辅导、评讲、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对中高层学生则要求在教师论文导读:
引导点拨后自主学习、理解、掌握。
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教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知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识掌握得不太好,对C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A、B层次的学生,尤其是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分层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激励调节工作。对于C层学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B层学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A层学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
参考文献:
张文著.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J].安徽教育,2001年04期
黄永昌.分层教学的依据和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1998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