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预习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起点——语文预习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47 浏览:37234
论文导读:害怕作业,这怎么可能呢?那么,这位同行对学习包括语文预习的情感支撑则是缺乏基本的理解,很可能在操作上也会出现误区。语文预习的情感支撑从何而得?得之于语文预习的完整、正确的设置。包括分量恰当的预习内容,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状况的有效评估,预习结果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这四者,足以体现一位语文教师
摘 要:如果不是把语文预习仅作为一项作业或一般的为语文教学铺垫基础,而是把它当作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那么,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把握:一是为语文预习创设有效的情感支撑;二是布置分量恰当的预习任务;三是进行预习的学习效果与泛方法的指导;四是进行预习结果的评估;五是运用语文预习结果,创设以语文预习为起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将获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预习误区;情感支撑;预习要素;有效教学
追求语文教学有效性,并不等于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卓越;但
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卓越,必须从追求教学有效性开始。
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本来有二:一是有效备课,一是有效预习。二者是交互的关系,语文有效备课,须把有效预习的教学环节纳入备课范围;而有效备课设置的教学环节,又须由有效预习开始。
语文的有效备课是一个大题目,须由另一篇文章来专门论述;语文预习教学环节的实践,则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实际起点,在此作一个专题论述。

一、语文有效预习的情感支撑

由“语文有效预习的支撑”这一标题,就可以反推出:并非所有语文预习都是有效的,不可对语文预习存有迷信。语文预习存在的误区导致语文预习基本失效,这将在本文的下一部分论述。
这里,就语文有效预习的情感支撑问题展开讨论。
语文预习的情感支撑不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妄言。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学习情感的支撑。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情感性特别强的工具学科。足以支撑有效语文预习的,是学生对语文预习的积极的学习情感。其表征是:学生接到语文预习任务以后,欣欣然而回,欣欣然而习。倘若有当教师的人说:学生天生害怕作业,这怎么可能呢?那么,这位同行对学习包括语文预习的情感支撑则是缺乏基本的理解,很可能在操作上也会出现误区。
语文预习的情感支撑从何而得?
得之于语文预习的完整、正确的设置。包括分量恰当的预习内容,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状况的有效评估,预习结果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这四者,足以体现一位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深厚度。这种完整、正确的预习设置,无论是作为首次语文实践,还是作为曾经的语文经验,都会使学生感受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到学习的有效与有趣,使他们对语文预习产生良好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产生,则使语文预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最终使语文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行为模式之一。
当然,这种情感支撑还有可能是来自一种更为基本的背景,即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学生与自己的语文教师关系相当好,十分相信他(她),对他(她)布置的学习任务欣然接受。而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学生以往的语文学习经历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语文教师善于教学,善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这就又回到了上述的语文预习的完整要素。
只有在这种对语文预习良好情感的支撑下,语文预习才能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否则,语文预习就会成为一种刻板的程序,甚至会成为缺少语文效益的学生的负担。

二、语文预习的误区及原因

考察现实的语文预习状况,确实存在几种误区:
误区一:预习任务过重。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自然之道》的预习任务是:

1.朗读课文3遍。

2.把全课的生字查字典学会,然后抄写3遍。

3.找出课文里的重点语句,在重点词下面作记号,品味其妙处或意义。

4.回答:什么是自然之道?作者是怎样弄懂自然之道的?

5.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写下来。

这样一套预习作业,对于尚未学习过此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当然是比较重的学习负担。何况学生还有其他科目的作业要完成。
预习任务过重现象的产生,原因在于语文教师对学习规律的陌生,对学生学习速度缺乏了解,对学习情感的忽视,对培养预习能力的忽略。他们以为反正我布置了预习任务,你就得完成。这样对于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是有好处的。而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此可能产生反感的学习情绪,从而应付了事地对待这预习任务,使预习是草率的,缺乏思维效率的。
误区二:对于语文预习的放任。常见语文教师这样布置预习任务:“明天我们将要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今天晚上大家把这一课好好预习一下。”至于要预习什么内容,有什么要求,要到达什么目的,全然不明。学生多数也就轻松地把课文看一遍,熟悉一下,其余的都省掉了。“最近发展论文导读:成效率的缺失。三、语文预习教学要素的正确把握语文预习教学是由语文预习要素的实践构成的。这个“教学”,也许要打个引号,因为它并不一定是发生在课堂上的。语文预习可以在课内进行,更可以在课外进行。在课外进行的语文预习,依然是语文预习教学的组成部分。所谓语文教学,就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完成语文
区”的概念是不见影子的。
产生这样的现象,原因是语文教师对语文预习的作用不甚明了,看到别的教师也都布置预习作业,学着布置一点,却又不对此加以研究,从而使语文预习徒有形式。
误区三:语文预习教学环节有头没尾。进入这种误区的教师对于语文预习要设置分量恰当的任务是有感悟的,甚至对该如何进行语文预习的方法也有所指导。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白:语文预习完全可以成为有效教学的起点。于是,他们在进入课堂教学以后,就忘了语文预习的评估及其结果的使用,把它抛在一边,展开自己的语文教学。这样,学生渐渐地觉得预习与课堂学习关系不大,也没必要那么认真对待。
这个误区的产生,原因在于语文教师对于语文预习可以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缺乏认识。他们认为,语文预习可以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却不必和课堂教学发生直接的联系。
上述种种,都会使学生的语文预习缺少积极情感的支撑,从而造成效率的缺失。

三、语文预习教学要素的正确把握

语文预习教学是由语文预习要素的实践构成的。这个“教学”,也许要打个引号,因为它并不一定是发生在课堂上的。语文预习可以在课内进行,更可以在课外进行。在课外进行的语文预习,依然是语文预习教学的组成部分。所谓语文教学,就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语文预习就包含在这个过程里。

1.布置分量恰当的语文预习任务

语文教师有时对学生完成语文预习任务头疼得很,因为学生没有准时完成,或者完成的质量有问题。其实,真实原因是预习任务过重,学生望而生畏,做不完或者草草完成,质量自然就不会好。
教师要学会布置分量恰当的预习作业,其要点是:使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相对轻松完成,所花时间以15~25分钟为宜;并且尽量和第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7ctime.com
二天的语文课教学内容相对接。
以上文所述的《自然之道》为例,倘若第二天的语文教学任务是完成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进入课文部分段落的研读,那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只要两项就行了:即朗读以熟悉课文;自学生字词;其他的预习任务可以在第一课时后再择优布置。又比如《中彩那天》第二课时的预习任务可以是:详细回答“为什么说这个时刻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紧扣中心主题。像这样预习,完成起来不会太吃力,容易把握,也容易产生成就感,并且真的为语文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有限的预习任务容易为学生所接纳,吻合学生学习心理,形成良好学习情感的雏形。这是语文教师不可不注意的。最忌讳语文教师贪全求大,什么都要求预习,把学生搞反胃了!

2.进行预习方法的适当指导

这里的方法,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习方法,是广义的、泛化的方法,即要对学生的语文预习进行相应的思维点拨。
比如,布置二年级学生进行用词造句的预习,可以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告诉学生:不要老是造“小红怎么样了”之类的句子,应该联系家庭、邻里及社区状况来用词造句。这样的指导,是一种思维方向的引导,是“泛方法”。
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是一个很大的专业挑战,因为现行的语文教材里涉及的学习方法,是不具备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它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智慧性的预习指引。

3.开展语文预习的评估

对语文预习开展评估,是为了明确学情,也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
先让学生明白要预习的内容不会太多,花时间不会太长;再
让学生明白可以这样来预习;接着,就要对预习态度好的,质量高的进行肯定或鼓励,以引起其成就感。这就是评估语文预习的目的所在。同时,对预习的整体情况的把握,也有助于教师对预习及教学进行必要的、及时的调整。
鉴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时间并不宽裕,所以教师无法对学生的预习结果逐一进行评估;比较可行的是运用大组评估或合作学习小组评估的办法。
由于学生大组人数在十人左右,组长的负担相对重,在课内不宜开展;大组评估一般宜于论文导读:
在课前进行。而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为4-6人,人数较少,如果是具有一定合作学习经验的合作小组,就人人可以参加评估;而预习结果的评估既可以放在课外,也可以放在课内,具体要看时间来安排。
评估结果有双重使用价值:一是向教师汇报,使教师明了学生预习的状况,教师可以对部分人或多数人或全班进行表扬;二是把评估结果标示在某登记簿或表格上,实行累进制的激励,即
累计一定数量的语文预习优秀,可以得到一个高一级的奖;累计一定数量的高一级奖,可以得到一个更高一级的奖……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语文学习的外部动力系统。

4.使用语文预习的结果

到了评估语文预习这一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预习工作做得很完整了。
他们没这个悟性: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就是预习:预习结果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使语文教学形成“先学后教”的格局,提升了教学节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比如,上述例子《自然之道》,在指导学生开展预习的情况下,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个环节就可以这样开始:昨天,我们昨天布置了“熟读课文”的预习作业。现在,谁愿意来读一下课文?我们比赛一下谁读得更熟。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生字词的读音问题。接下来的教学,就是教师请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来带全班学生学习生字词。老师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与毛病时,才需要站出来进行学习点拨。又比如,《中彩那天》第一课时后进行了相关预习,第二课时教学可以这样开始:教师在组织朗读课文中对父亲与母亲的言行神态描写的相关部分以后,直接组织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与交流:这些描写和“这个时刻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有什么关系?这些描写中那些词对你有启发?并于稍后请各组派代表到全班交流讨论。
这样的教学,直奔教学目标,而且与预习结果挂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突显无疑。教师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对预习结果的正面评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成功感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对预习结果的良好心理期待,即:他们今后将更主动良好地完成预习任务,以便在课堂上体验预习的成功感。

四、语文有效预习的特点、价值与功能

综上所述,语文预习具有自己的特点、价值与功能。对此如果不明白,就容易走入误区。这里就此做一个归纳性阐述。
它的特点主要是: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环节,不是一项作业而已,不是只能让学生熟悉教材罢了;它是一个具备从内容到方法到评估到运用结果的完整的语文教学领域。
在语文预习的特点里,蕴含着它的独特的价值:它对于培育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对于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而这一点,正是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一些语文教育观念尚未改变的教师所未能清醒认识到的。这些教师还秉持“我教你学”的观念,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视为语文教学的点缀。其实,从前的语文教学之所以被人视为低效率教学的典型,正好是因为它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使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发挥,甚至因为语文教师强势的作业攻势与考试攻势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语文预习上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转变语文低效教学为高效的新教学的起点。
如果教师真的能够以自学学习的新观念来优化语文预习,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实现以下语文预习的功能:使学生主动认真预习成为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不断积淀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情感稳步向上提升;并为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一个加快节奏、活跃思维、形成、获得能力的情景。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它已经为一部分教师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所证实。
因此,它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教学领域。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吕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