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浅谈浅谈春秋小霸主之郑庄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69 浏览:120012
论文导读:
摘 要:郑庄公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小霸主,他的行为受到了后世很多学者的置疑。有人称其为雄图伟略的一代霸主,有人认为其是阴险狡诈的小人,本文就对郑庄公颇受人争议的几个大事件做一具体的分析,认为人们应该肯定郑庄公小霸主的地位,也应该认清楚其身上的缺陷,站在公正的角度解读历史人物。
关键词:春秋时期 郑庄公 霸主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时期鲁国的重大事件为主线,记载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内政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左传》中记载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成就霸业的诸侯,有善于策略的谋士,有忠君爱国的臣子,有识人之慧的女子,其中描写的人物多达三千人,这些人物可谓是各有千秋。
《左传》虽与文学著作相差甚远,但从它的体例来看,可算得上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之前的《国语》、《尚书》等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较强。许多变化多端的历史事件,都能描写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在描写人物时注重生动有趣的细节刻画,将人物的一系列性格通过一些大事件来描写,通过对事件的条分缕析,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人物形象。《左传》这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对后世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所有描写的这些人物当中,郑庄公是一个最为特殊的存在,他作为春秋小霸主,刚开始出现时却是以一个反面角色的形象出现,本文通过《左传》中记载的一系列事件,对郑庄公做一个比较公正的分析。

一、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是从鲁隐公元年记起,这时是郑庄公二十二年,作者却在其开篇的第一篇记载了《郑伯克段于鄢》的事迹,使人不得不对郑庄公这个人心生悬念。对于郑庄公的身世,《左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郑庄公,名寤生。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寤生”的含义,在杨伯峻先生编写的《春秋左传注》当中的解释是:“寤生尤言逆生,现代谓之足先出”,可见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吓到了母亲姜氏,因而遭母亲厌弃。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可以想见郑庄公的童年生活该是多么的悲惨。在古代社会都是“子凭母贵”,郑庄公既得不到母亲的喜爱,那么他的童年时期一定不会像其弟弟一样过得很开心。这也就养成了他以后冷酷、阴晴不定的性格。
《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记载的是郑庄公和他弟弟共叔段之间的一场权利斗争。作者把战争原因一直追溯到姜氏生郑庄公,庄公因难产而遭到姜氏的厌恶,姜氏偏爱其弟共叔段,先是让武公废掉庄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答应。接着姜氏又强迫庄公为共叔段封封地,意在积聚力量,蓄意谋反。共叔段达到封地后,加固城池,扩大封地,招兵买马,暗中布置好一切谋反的准备。姜氏作为内应,积极支持共叔段兵变。结果被庄公察觉后一举粉碎,共叔段逃到了共国,姜氏被软禁。郑庄公发誓不再与母亲想见,后因颖考叔的一番话母子和好如初,这就是此故事的始末。古人在评价郑庄公时都是从这个故事出发,说他是阴险狡诈、老谋深算的反面人物,例如在金圣叹的《天下才子必读书》中对于《郑伯克段于鄢》就有这样一段描写:
通篇,要分认其前半是一样音节,后半是一样音节。前半,狱在庄公,姜氏只是任性偏爱妇人,叔段只是娇妻失教子弟。后半,功在颖考叔,庄公只是恶人到贯满后,却有自悔改过之时。
但是,不得不说,郑庄公这样做在情理之中,而且他非常有胆识,有谋略。他先是骄纵共叔段,使其行为引起国人的公愤,然后在恰当的时机一举歼灭其势力,真可谓是干净利落。作为一代霸主,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是必须的,尤其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春期末期,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保护他的子民不受其他诸侯国的侵犯,才能使国内长治久安。如果他不处置共叔段,那么郑国就会陷入内乱,生灵涂炭,或许就不会有郑国以后的繁荣富强了。郑庄公在处置这件事时,唯一的不足就是他对于姜氏的态度过于强硬。不过,郑庄公在那种环境下长大,对于母亲心生怨恨也是难免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他是一位君主,就太过苛责他。每个人都有发泄自己情绪的权力,我们应该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将其作为圣人来考量。
《左传》在后世能被纳入“十三经”当中,主要是因为它表达的是正统论文导读:将郑伯的权力一分为二,让虢公与郑伯分别掌管。这件事情处处透露着周王室对于郑国的不信任,庄公则因此怨恨平王,为了保存自己的实权,这才有了之后的“周郑交质”事件。平王死后,周桓王更准备将周室政权全部交付虢公,庄公一怒之下,就派军队先取温之麦、后取成周之禾以示愤懑。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这件事根本谈不上“叛周”,郑庄公
的道德观念,其思想接近于儒家,强调宗理秩序,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作者认为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遵礼守法。所以左丘明对郑庄公此事的做法持批评的态度,其评价是“称郑伯,讥失教也”。由此看来,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放在《左传》的第一篇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郑国霸业初成

作为郑国第三代君主的郑庄公,对郑国的贡献很大。在他作为郑国君主的43年期间,郑国国力强盛,与周边的诸侯国有战有和,对周天子的态度也以强硬为主。而且,郑国在战争中大多处于获胜方,所以郑庄公可以称得上是春秋时期最早的一位小霸主。
为什么将其称为“小霸主”?主要是因为他的霸业比不上“春秋五霸”当中的任何一位君主,他既没有齐桓晋文的魄力,也没有越王勾践的智慧,但又比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强很多。下面,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此观点:

(一)周郑关系

1、鲁隐公三年,周郑交恶。

后世的很多学者用此事来否定郑庄公,认为他违背礼仪等级秩序,对周天子不敬。如吕祖谦在《东莱博议》中写道:“左氏叙平王、庄公之事…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并称周、郑,无尊卑之辨,不责郑之叛周,而责周之欺郑”。真有甚者,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郑庄公要负首要责任,如吴闿生《与李右周进士论左传书》中指责“周纲之坠,郑伯罪之首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为郑庄公来辩解一下。《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由此事可以看出,郑国国君历来都为周王卿士,帮助周王执掌周室政权,而且郑桓公有功于周王室。可是由于郑的势力日益强盛,周平王便起了二心,试图削弱郑庄公的权力,欲将郑伯的权力一分为二,让虢公与郑伯分别掌管。这件事情处处透露着周王室对于郑国的不信任,庄公则因此怨恨平王,为了保存自己的实权,这才有了之后的“周郑交质”事件。平王死后,周桓王更准备将周室政权全部交付虢公,庄公一怒之下,就派军队先取温之麦、后取成周之禾以示愤懑。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这件事根本谈不上“叛周”,郑庄公只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周王室的不满。郑庄公认为自己既是周的同姓之族,又是功臣之后,周王凭什么将自己的权力分给对周王室没有任何贡献的虢公?这件事如果放在春秋任何一位君主的身上,他们或许会比郑庄公做的还过分,所以,人们大可不必用此事来丑化郑庄公的形象。

2、鲁桓公五年,周郑繻葛之役。

春秋时期,天子亲征的战役就是周郑繻葛之役,而且仅此一役。这就说明了周王室的地位日渐衰微,郑国的实力已十分强大。在这一战中,郑庄公作为郑国军队的指挥官,先指挥郑军大败诸侯联军,后来郑大夫祝聃“射王中肩”。当周桓王战败,祝聃请乘胜追击之时,郑庄公则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抗击王师,目的是出于“自救”,只要社稷能保得住,就满足了。郑庄公不仅不乘胜追击,反而使人连夜“劳王,且问左右”。从此事可以看出,郑庄公还是有尊周之礼的,他并不想“取王而代之”,只要周王室不再步步紧逼,不再干涉郑国的内政,他还是会做一个安分的臣子。
对于周郑繻葛之役,旧时学者对郑庄公大肆批判。如马骕《左传事纬》卷一《周郑繻葛之战》云:
郑伯何人!而挟王质子,两掠京畿,天子震怒,敢抗王师,鱼丽拒战,有若敌国,天威不行,伊谁咎与?……其于君臣、母子、兄弟、邻国之间,莫不内肆奸贪而外为恭顺,设有圣天子出,必以郑庄公为首诛焉。
在古代的学者看来,郑庄公已是作恶多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了。其实,郑庄公不过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了第一个敢于挑战周王室权威的人。也正因为是“第一人”,后世学者批判的声音也就越高,郑庄公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也就越多。

(二)郑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

隐公二年,郑人伐卫;隐公四年,击败宋、陈、蔡、卫等国联军论文导读:公的治理下日渐强盛,虽为小国,可周围的诸侯国也不敢对其小觑。三、庄公戒饬守臣“庄公戒饬守臣”也是郑庄公这一生中争议较多的另一事件。清金圣叹的《天下才子必读书》中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是:细细读其计又远,心又孤,极欲瞒人,更瞒不得,于是乎遂成曲曲折折袅袅婷婷之笔。其实这段记载,正表明了郑庄公有先见之
;隐公五年,宋郑长葛之战;后又御燕、侵陈,大胜;伐许、御北戎,都以胜利告终,可谓战绩显赫,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郑国与其他诸侯国的盟会有:隐公三年“齐郑盟于石门”;隐公七年,“宋郑盟于宿”、“陈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7ctime.com
郑结盟”;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鄧”。从以上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郑国与诸侯国的关系有战有和,以战为主。
郑庄公具有高度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他一方面看到了周王室日益衰弱,积极为自己的国家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加强与各诸侯国的交往,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日渐强盛,虽为小国,可周围的诸侯国也不敢对其小觑。

三、庄公戒饬守臣

“庄公戒饬守臣”也是郑庄公这一生中争议较多的另一事件。清金圣叹的《天下才子必读书》中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是:
细细读其计又远,心又孤,极欲瞒人,更瞒不得,于是乎遂成曲曲折折袅袅婷婷之笔。
其实这段记载,正表明了郑庄公有先见之明,他令公孙获在他死后离开许国,是因为他看到了周王室衰微,许必将兴起。而自己死后,郑国的霸业也许会走向衰亡,到时候无人再能阻挡许国兴盛的步伐。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郑庄公仁慈的一面,他并没有将共叔段赶尽杀绝,而是言语之中流露出了对弟弟的惋惜,说明他身为兄长,也为没有照顾好弟弟而深表遗憾。
当然,郑庄公也有他不好的一面。在颖考叔死亡的这件事情上,他明知射颖考叔者是公孙阏,但据《诗经·陈风·山有扶苏》的记载,公孙阏其人貌美,是郑庄公的宠臣,所以他为了平众怒,竟然想出了在祭祀大典上,诅咒射杀颖考叔的人的蠢办法。这种欲盖弥彰、执法不严的做法,使得大部分跟随他的臣子寒了心,使他受到了史学界的严厉批判。而且,郑庄公在立嗣问题上犹疑不决,导致自己死后,郑国因争夺储位而长期处于内乱当中,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最终断送了郑国一代霸主的地位。
每个人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都是在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我们不能说古人对郑庄公的评价就是错的,因为古代社会重视“礼教”、“孝道”。我们现在认为郑庄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因为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容许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审视他。但是,不管对其评价是好是坏,我们都不能抹杀他作为一代霸主的地位,正如现代史学家认为“庄公在中原称盛一时”,肯定其在周王室衰微之时 “郑初图霸”,第一个创造了“春秋霸业”的奇迹。
参考文献: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版
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版
[3]桂军. 春秋初年的悲剧英雄——郑庄公形象分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03)
[4]何新文,袁洪流. 一个“量力而行,相时而动”的图霸之君——郑庄公新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
[5]解洪旺. 简评一代枭雄郑庄公[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6]李瑞. 谋略家还是阴谋家——试析郑庄公人物性格[J]. 职大学报, 2009(03)
[7]于成宝,王兆立. 论郑庄公的礼制精神——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为中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8]曹丙燕. 阴险狠毒还是雄才大略——关于郑庄公的两种评价[J],秦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04)
作者简介:甄惠娟(1989.12-),女,甘肃定西,西北师范大学201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古代文学专业,先秦两汉方向。